柳瑞忠:我能从千万担保债中走出来
柳瑞忠 建德市瑞达电器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估计明年上半年,1000多万元的担保债务就能还完了。”年逾50的柳瑞忠说,没想到这两年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好,许多没受担保牵连的企业都倒闭了,不然还清债务的时间还能再提早些。
早几年,企业之间做资金担保,可谓稀松平常。刘瑞忠也为同行好友担保了400多万元的银行贷款,还有民间借贷担保500多万元。但哪里晓得,2012年初,那家看起来好好的企业突然因严重资不抵债,破产了。转眼,近千万的债务落到了柳瑞忠头上。
这个责任担还是不担,如果要承担下来,这钱该怎么还?当时柳瑞忠的企业刚刚转型,年产值也不过2000万元,“从那时起,我就住在了厂里,每天盯着生产线,晚上根本无法入睡,只能靠吃安眠药勉强自己休息一下。”他把担保责任接了下来,看着自己正在完成当初难以想象的任务,他总算有些欣慰,由衷地夸了句自己:我真的很棒。
改革开放首批创业
坐着火车全国卖插座
柳瑞忠小小年纪就出来工作了,那时读书读到初中,但他一直记着父亲和他说,做人要有诚信。
“我做过泥水匠、卖过猪肉,还在建筑工地里干过几年活。”但他始终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当地开了一家小小的糕点食品厂。就这样,脑子活络的他也成了改革开放第一批创业者。
但是有眼光的不止他一个,当地市场小,很容易受供需关系的影响,竞争一激烈,利润就所剩无几了。
带着一点积累,他开始另谋出路,“当时电脑刚刚兴起,配套的插座有很大的缺口,我们就开始做国内市场的插座。”那时,柳瑞忠身上带着几百块钱和插座样品就到全国各地出差,坐着绿皮火车,最远到过内蒙古、兰州、西宁等等地方,找电脑公司推销产品,一出去就是一个多月。但主要的订单客户还在北京,他记得中关村里像联想这些也还是家小公司,很简陋,“一般一笔订单几千块钱,但在当时已经是笔大数目了。”
带着订单,他回家就赶紧按照需求型号赶工。
这个小小的建德梅城镇几乎算是插座的发源地,现在国内著名的公牛插座都还是帮梅城当地代做配件起家的。
柳瑞忠这样做了三四年,他又发现问题了,生产这些插座其实没有多大的科技含量,一般家庭作坊配点简单工具就行,完全以量取胜。“这边看着工厂做不大,不断徘徊;那边看到了海外市场,下订单拿货都是一个个集装箱的量。”他又动了心思,要不也做低压电器出口到美国、欧洲。
他先从做配件开始,租房子,增加了设备机器。慢慢摸索着,走出了国门。
不会英语也敢做外贸
找准韩国光学玻璃需求市场
柳瑞忠很实在,他说,自己连英语都不会说。
那他怎么做外贸出口?
“那时候全赖一年两届的广交会,带着样本和产品目录,到现场就找外贸公司或者外国人,给他们看产品。”除了事后电话联系的,柳瑞忠还遇到不少现场就下单的。
2007年,柳瑞忠在工业园区内买了土地,造厂房,注册公司,开始自营出口低压电器了。可是产业跟风的现象一直不断,“知道那时去参加广交会有多热?我们这个镇子的人凑在一起,都可以包架飞机过去了。”
可随着恶意竞争的加剧,产品利润已经被压缩很严重,而且不少厂子也面临倒闭。他琢磨要研发些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原先做低压电器的出口产品,让他接触了不少韩国厂商,知道光学玻璃这部分在韩国有很大的需求量,主要用于汽车配件上。于是,他又花了半年的时间,考察研究项目,最终决定生产精品玻璃棒。
“转型后就发现,新项目的利润要比原先的低压电器产品高出一倍,而且基本没有什么市场竞争。”2011年,销售产值就达160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赢利,柳瑞忠说,自己创业坎坷吃了不少苦,但是都没有随之而来的那场变故,如此冲击着他。
为担保背债千万元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谢晨 通讯员 叶淳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