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林业局念好“山”字经 大力发展林下产业
“十三五”以来,开化县林业局立足该县森林资源优势,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益、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以林下种植、养殖业发展为基础,以森林旅游、三产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区域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示范带动,使林下产业从无到有,经济效益从小到大。2020年,全县共开发利用森林面积30余万亩,林下产业实现产值49.7亿元,同比“十二五”末增长100%,覆盖农户5万户20余万人。
一、夯实措施,推动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开化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重点项目,在全面深入调研基础上,科学编制了《开化县箬竹产业链发展规划》《开化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专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全力打造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长虹箬叶、杨林铁皮石斛、桐村竹林鸡等林下经济特色村10余个,形成了10余个林下种植、养殖特色品种。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出台《开化县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开化县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同时,强化资金整合和金融扶持,每年整合财政奖补、涉农资金、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400余万元,鼓励林地流转、发展林下种植、开展品牌营销等。“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影响范围。通过聘请林业首席专家,安排县级林技指导员、乡级责任林技员,100%配备村级服务站,全力推广公益林下发展养殖、大径材林下栽培林药等林业技术,着力构建县、乡、村、户“四位一体”的责任林技推广体系。同时,组织林下经济骨干企业参加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在大型城市举办的年货节、推介会、农产品进社区等多种活动上宣传推广铁皮石斛、山茶油等林特产品。目前,已连续13年组织参加此类活动,累计现场成交订单金额约1000余万元。
二、创新方式,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扶龙头,带动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和项目倾斜等办法,引导资金、技术、劳力等要素向骨干企业聚集,打造规模化龙头企业、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集基地、生产、加工、运营为一体的林企,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与质量。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省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较大的林业企业3家,年产值近1.5亿元,引进的浙江森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创林下崖壁近野生模式种植铁皮石斛500亩,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500亩。二是培主体,集约发展。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林下经济从一家一户松散型发展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引导林农以林地入股、托管或租赁等方式,参与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发展三叶青、黄精、铁皮石斛等林下经济项目,不断提高组织化、专业化水平。目前,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已发展119家,带动农户10000余户,产值近1.6亿元。三是创品牌,引领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在“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基础上,建立“母商标+子商标”的商标管理模式,对商标、质量、包装等实行统一管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着力提高林下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辨识度。目前,已打造“钱江一品”“苏庄”“开山化物”等各类林产品企业自主品牌4种,其中“苏庄”山茶油商标成功升级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并完成了山茶油的统一包装管理。
三、完善模式,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林上中蜂如火如荼。根据县内部分林区野花遍地、苕条密集的特点,鼓励林农通过“甜蜜事业”走上致富路,并积极引导使其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2020年,全县新增7万株无患子、黄山栾树蜜源林助力中蜂林下养殖,中蜂种群已达5万群,规模为全省最大。二是林中旅游方兴未艾。以全省森林康养基地——根宫佛国5A景区为核心,主打度假疗养、生态养生,在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公园等10处森林景区设立“康养+研学”双基地,通过不同基地的串联,创新推出全域研学康养“导航图”,打造中国最美森林科普之旅、中国根雕艺术之乡国学之旅等10条主题森林研学旅行路线。目前,已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名镇2个,森林人家21个,省级森林氧吧3处,森林生态旅游主要景区点10余处,2020年全县森林生态旅游接待达350万人次,产值达31亿元。三是林下种养遍地开花。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下资源,将森林资源与中药材、食用菌、木本油料、养殖等产业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开发、推广林下种植多花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竹荪、灵芝、油茶,养殖土鸡、山羊多种生产经营模式,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的目的。截至目前,已建成林菌、林药、林茶、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6个,面积达1.5万亩,产值7.54亿元。
(开化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