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中,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是20世纪初从西方移植过来的。由于是移植的,就存在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理论和方法,而要有中国特色。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并强调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和理论。但也应看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盲目崇拜西方学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照搬西方的理论方法与教材体系、刻意模仿西方的文风和表述方式、以西方学术标准评价中国的研究成果等,甚至还有一些学科盲目采用西方理论进行政策研究,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因为作为其研究对象的自然现象虽然变化无常,但其背后的规律则是普遍的、稳定的。与之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它们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就决定了不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以某个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理论,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阶段、文化习俗、民族性格和心理等方面都不相同,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难免会出现削足适履问题。与此同时,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理论仍停留在假设阶段,是否具有解释力仍需经过实践的检验。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很难用西方那一套学术理论来解释。实践呼唤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入回答。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多元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也是多元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已经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线”而非“单线”的。这已成为各国学者的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中找寻到的,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适合我国实际、符合我国社会文化传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它在发展中形成了哪些经验、需要吸取哪些教训?这些问题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科学回答。如何解决我国新阶段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些问题同样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给予科学指导。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开发和创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作为世界上唯一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她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系,体现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我们应在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众多的经典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可以为当代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发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开发和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让各国人民了解、喜欢和向往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作者;何星亮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