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服务,跑出建德加速度
“以前行政服务中心像个菜场,办事如买菜,要跑多个‘摊位’;现在像餐馆,进门‘点单’后就可坐等上菜。”老百姓的话,道出了建德“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创新成果。
当前,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建德市身处改革一线的各部门,发扬铁军精神乘势而上,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把改革的轮子转得更快一些。
截至今年7月,建德市公布了954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率为95%。从发布第一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清单以来,建德市民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满意度在不断攀升。
“跑得好”,更要“跑得远”。下一阶段,建德市将加快突破还未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建设速度,加快推进“一条龙、无纸化、零上门”;使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更加顺畅和对等,实现“一个数据用到底”。
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
审批效率提升到极致
如何真正落实“最多跑一次”?建德牢牢抓住“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这个牛鼻子。通过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进行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当地群众和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递交材料、不动产登记、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日前,建德市民徐女士不到一小时,就办好了二手房交易登记,现场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由5天变成一小时,这样的速度让徐女士竖起大拇指点赞:“窗口不需要来回跑,速度又快,真给力!”
徐女士们感到方便的背后,是各部门从办事观念到工作流程的大转变。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建德市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将原先财政、住建、国土3个部门分设的纳税、交易、登记窗口,优化整合为综合窗口,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高效工作模式。
窗口效率提高了,离不开预审服务。在“不动产权”预审区,业务能力过硬的预审员为办证群众和企业提供预审服务。在受理前,由导办人员提供网签、查档、图纸复印、权属调查等全程代办服务,经过预审区审核后,资料齐全的人领到办件号,由导办人员引至窗口受理。
建德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王田介绍,如今,由1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的“综合窗口”承担了原涉及各部门共3名工作人员的受理职责,群众不用到多个部门的窗口申请、填表、报件、领证,就能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告知、一网流转、一次办结”。
跨部门间业务办理,一直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难点与堵点。今年6月以来,建德市人社局与市地税局大胆创新,切实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在行政服务中心增设“人社、地税联办窗口”,将原本的多部门跑多次转变成一窗受理、内部流转的跨部门“最多跑一次”。
对此,刚办完清缴业务的章女士深有体会:“以前卡上忘记存钱,养老金没扣,交个钱来回跑,有些时候还要跑回镇里地税分局和社保中心。现在人社和地税业务打通了,有了联合窗口,真是太方便啦!”
材料递进综合窗口后,行政服务中心全流程协调,分类、转交、办理由信息跑路,实现部门协办联合办,并借助快递等服务,让群众和企业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互联网+政务”
办事流程简化到极致
建德市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不断探索受理窗口向基层延伸。根据老百姓的需求和习惯,有关部门把办事窗口搬到网络端、移动端,把更多功能集成到“网上”“掌上”。
“你好!请问机动车年检,带这些材料够了吗?”在“建德交警”微信公众号上,在线办事大厅里不时有市民发来照片。“不少市民对业务清单不熟悉,我们开通了在线材料预审服务,实时回答市民的提问。”建德市交警大队负责人邵菁媛说。
“指尖上的车管所”,广受建德市民好评。今年5月以来,在线办事大厅已经回复接待了600多条市民的问询,让群众免受跑腿之苦。除了办理机动车和驾驶证的相关业务外,“指尖上的车管所”还提供了在线缴纳违章罚款等便民措施。
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建德市在有关窗口推出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对部分业务实行“先预约后办理”的服务方式,以合理分配行政资源,将服务工作做到细微处,使群众省时省力。
近日,李先生在微信上预约周六到出入境管理局办理护照和往来港澳通行证。次日,李先生按预约来到办证大厅,将身份证放在自助填表机读卡区一刷,根据自助填表机系统提示,补充了几项内容便完成了自助填表。之后,他通过快递,就能收到出入境证件。
这样的方便还有很多。比如,企业注册已经全程电子化。企业通过网上申报,可自行打印签字,快递送达窗口审核后,相关办理证件就能快递寄回,实现企业设立和登记“零见面”。在网上,企业设立和登记申报比例已达到100%。
“‘一次都不用跑’,让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完成事项办理,是建德‘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终极目标。”建德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群众和企业最关心的事情入手,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办理业务。
“网上”跑、“掌上”跑,就是不让百姓跑。此外,建德市有关部门还简化了办事程序,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办理环节,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最多跑一次”带来的改革红利。
工作人员介绍,在不动产转移登记中,对于已经取得门牌证且信息无误的,取消了门牌证办理环节,网签后不用办理门牌证,即可直接进入下一个流程。对于原房产平面图和土地宗地图清晰无误、界址清楚的,就直接复印,无需到房产和土地测绘部门打印。
争创五星服务
办事环境优化到极致
草绿色的车身外衣,20座的宽大容量,身上酷酷的“最多跑一次”字样。这是建德市在行政服务中心由主城区搬迁到城东洋安区块后,为解决群众办事交通不便问题,推出的一项惠民举措。而今,越来越多的建德市民群众认识了这位新朋友——“最多跑一次”免费直通车。
直通车以罗桐埠为起点、市行政服务中心为终点,途经文化广场、市政府、新安江广场、半岛凯豪酒店4个站点,贯穿整个主城区。班车首发时间7时15分,第二班为7时35分,之后每隔30分钟左右一班。
“有了这车真方便!车上还有办事指南,车载电视一路播放审批事项清单,我到行政服务中心要走什么流程都心里有数,如果不明白还可以直接问工作人员。”在车上,一位大伯笑着说,“我住的地方稍远些,要转几趟车才能到,现在有了免费班车,办事方便多了。”
走进建德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厅,各项温馨的设置落入眼底:茶水自助区、休息区、午休区,可供办事群众小憩。一楼大厅增设了母婴室,为需要哺乳的家庭提供方便。此外,宠物临时寄养处还提供免费临时寄养,方便携带宠物的群众办事。
“中心在实现954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后,着重围绕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下功夫。”建德市审管办相关负责人说,比如中心实行的“2211”标准,就是两次礼貌用语、两次站立、一次微笑和一次评价提醒。
备受市民称赞的,还有“免费打印”柜台。在办事过程中,少不了材料的搜集整理。“拿着材料在大厅里转悠,看到‘免费打印’这四个字,大热天心里凉快了一大截!”沈大妈说,打印花费的钱不多,但这样的贴心服务却很少见,忍不住要给工作人员点赞。
“最多跑一次”改革,还要让政府服务与群众距离更近一些,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对此,建德市为病、残、孤、寡人群打开一条绿色通道,提供提前预约、服务上门、快递送证的一站式服务。
在新安江街道,96岁高龄的方奶奶,没想到自己的身份证在家里就能办好。今年3月,公安窗口工作人员接到方奶奶家人电话,因奶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来窗口补办身份证。
铃声就是呼声。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预约了上门服务,带上设备直奔老人家中,帮其拍了照,采了指纹,并回到窗口即刻为老人办理了二代证和临时证。
基层创新大胆闯
审批理念转换到极致
企业普遍叫好,群众纷纷点赞。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建德市在行政审批、办证办事等诸多领域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在这过程中,群众和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曝于阳光下,不少难点、痛点、堵点逐渐显现。
奔着问题去,瞄着堵点破。建德市有关部门果断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把活力无限的创新服务精神,注入到“最多跑一次”的基层探索实践中,做到承诺的事项比面上多一些,发布的时间早一些,接受群众监督的满意度高一些。
眼下,一项投资项目承诺制,率先在建德开展改革试点。“承诺制是对原有审批模式的革新,按照业主自主承诺,部门全程监管的思路,完成审批全过程。”建德市审管办负责人介绍,这是针对新增用地工业项目推出的改革试点,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
这项改革制度,建立在“零土地”不再审批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模式,承诺制直指投资项目审批时间长、开工落地慢的痛点。具体来说,就是设立“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运行标准。
为了推进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建德市建立重大投资项目代办制,采取三级代办模式:由项目所在地主要领导负责总代办,审管办、项目所在乡镇、招商引资牵头单位分管领导负责领衔代办,代办中心和项目所在乡镇代办员负责全程代办。
代办制带来的好处是:审批更加高效、快捷。目前,江南秘境国际旅游度假区江南渔村项目,已率先开展实施代办制,并已完成项目个性化审批方案制定工作,项目审批高效推进。
在各地各部门之间,“数据孤岛”成了改革的硬骨头。为了打破数据垄断,建德市探索建立全市涉审数据平台,利用数据智慧化管理,实现项目涉审数据电子化存档,审批数据自动提取,审批资源全面共享。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探索,打通部门之间更多可以共享的信息数据,为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德市审管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后他们将继续秉持极致服务精神,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