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后的马拉松将如何奔跑
2014杭州国际马拉松鸣枪出发。 资料图片(记者 潘良干摄)
今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将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
解读“马”上经济背后的盈利模式
今年起,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将不用再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批了。
“松绑”后的马拉松,正式宣告拥抱社会资本。
近年,马拉松赛事出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全国马拉松只有22场。到2015年,全国马拉松将暴增至56场。去年,上海马拉松报名满额仅花了4个小时。今年,杭州马拉松极有可能因为爆棚而采用摇号方式。
人气爆棚,将更加集聚财气。“松绑”后的马拉松,又将怎么奔跑,下好这盘体育营销棋?
方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
“中国田径协会将于今年起变革管理模式,取消赛事审批,放宽赛事准入条件,简化准入程序,激发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在上周末的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杜兆才这样表示。
这一“松绑”正是基于一份被俗称为“46号令”的文件。去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群众性体育赛事向社会开放。
“这无疑对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是个重大利好政策。”杜兆才表示。
审批取消后,想办一个马拉松比赛,无需再层层上报——从地方体育局,再到国家体育总局。今后,国家体育总局只进行赛事的等级认证,进行统一化管理服务。
这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企业想办马拉松就能办了呢?浙江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副主任潘华群说,“马拉松这样大规模的群众赛事,需要交通、安保等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保证安全运行。因此,只有各地政府同意才能开展。”
不过,这并不妨碍取消审批环节带来的正面效应。“对企业参与办赛来说,将更为方便。”他认为。
其实,在年会上,杜兆才就已直言,“今后的重点是推动马拉松赛事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运营市场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取消审批的背后,有非常扎实的“群众”基础:马拉松参与者井喷式的增长。
以2014年为例——
全国马拉松参赛人群已达90万人次,想要抢一个马拉松参赛资格的难度,堪比春运抢火车票;
北京马拉松报名达满额只用了13个小时,半程马拉松更是改用抽签方式,中签率只有14.2%。但在三年前,这一赛事报名满额却用了6天;
上海马拉松1.8万个参赛名额在4小时内被“抢”空;
杭州马拉松报名人数达3万名,较前一年增加3000名。但是,上午几个小时,3万个名额就被抢空。据了解,今年的“杭马”若是再次爆棚,将采用抽签方式。
一票难求的热情,助推了马拉松办赛场次的增长。2011年,中国马拉松只有22场。仅过三年,到了2014年,暴增至51场;今年,全国马拉松还要再增5场,达到56场。
浙江的不少城市就在打马拉松的“主意”。浙江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主任龙江透露,今年义乌、横店和宁波都有可能举办马拉松。审批取消,更是带来了不少便利。
“义乌想趁着‘新丝绸之路’的契机,通过马拉松平台,宣传义乌小商品。横店一直缺少体育元素,当地政府想办一个半程马拉松,通过体育休闲赛宣传横店影视城。宁波的路线选在开发区,想主打跨海大桥的牌。”龙江说。
义乌、横店和宁波三地政府对马拉松的渴望,有一个共同的动机:推广城市,促进经济。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高逸平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