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高自编的语文教材 有什么不一样?
01.01.2015 00:24
本文来源: 教育局
研讨会上,几位老师就两套教材里都有的同一篇课文进行同课异构。选的题材有高一年级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高二年级的《清兵卫与葫芦》,高三年级的《中国的日夜》。杭高的老师上自编教材,其余老师上苏教版教材。
《中国的日夜》是张爱玲的散文。杭高的教学课中,高三老师邱强一上来,就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文中描绘的这么多形象,最有感触的是哪位?随后,邱老师带着学生们对散文开展有层次的阅读:文中描绘的上海市民的形象和特点如何;这些人的群体特征和情感态度是怎样的;作者的文学风格、思想状态又是如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去学着理解散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小是指作品形象的赏析,大则指作家的文学风格、人生追求。”邱老师说,他想通过这样的解读方式,让学生学会领悟和赏析这一类别的散文,“张爱玲、王安忆这类女性作家在写作风格和遣词用句上都有一定的共同性,对学生来说,要学会融会贯通。”邱老师说,这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思维方式。
目前,杭高自编教材已有一、三、五这三册,二、四、六册还在编写中。和苏教版教材的最大不同是,杭高教材可能更重视语文知识体系。“苏教版的诗歌,只是简单按唐诗宋词区分,具体文体特点、内在逻辑性都有些模糊不明。杭高的这套语文校本课程以体裁来划分,让学生去把握同一类文章的分析和阅读方法。”杭高语文组教研室组长周伟说,这些对规律性和思维方式的学习和把握,才能真正兼顾学生的能力和情怀。
本文来源: 教育局
01.01.2015 00:2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