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摇号时代的杭马 三十年前就时髦得不要不要的

26.03.2016  11:15

首届中日西湖桂花马拉松赛场面盛大

82岁的陈生铧曾担任十一届杭马裁判长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参赛包里的宝贝让人眼红

你知道它的由来吗?路线又是怎么划定的?

马拉松正逐渐成为现代人运动健身甚至交友的方式之一,仅明天一天,全国各地就有8场马拉松(包括公路与山地、全程与半程)同时开跑。看着马拉松运动的火热开展,82岁高龄的陈生铧格外欣慰。陈老是第一届到第十一届杭州马拉松的裁判长,听听他是怎么描述30年前杭州城里头一回举办马拉松的盛况的吧。

测路线 一路推着自行车量距离

如今杭州马拉松赛已成为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很多外地选手就是冲着西湖特意来杭州跑个马。

那个时候啊,西湖边的风景很好的,很多老外都慕名来的。”陈老说,当年马路上别说汽车了,连自行车都很少,老百姓平日里生活蛮单调,也没什么业余爱好,不过喜欢跑步的人倒是蛮多,“跑步是有群众基础的,外国人又很想来西湖观光,后来政府就准备牵头说办个中日友好马拉松赛,杭州一年,日本一年,轮流弄。

准确地说,1987年10月11日,为庆祝浙江省和日本静冈县缔结友好省县关系5周年,浙江省体育部门和日本静冈县日中友好协会联合发起举办了首届“中日西湖桂花马拉松赛(杭州马拉松前身)”,时任省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田径队领队的陈生铧挑起了裁判长的重任。“老百姓,尤其中老年人,喜欢跑步,但是完全没有马拉松的概念。那时候设定路线,唯一的要求就是风景好。”陈老笑着说。从当年的地图也不难看出,11公里和20公里两个组别,距离不长,但经典的西湖景观基本都包括在内。

近几年杭马从央视录播“升级”到直播,电视转播团队都会先期来杭州考察路线,陆上汽车不够,还配上“空中力量”,可在没有高科技技术帮助的年代,陈生铧和其他裁判们勘测路线及距离的方式也很古老:几个人分不同的路段,推着一辆自行车逐点逐点地量,“那时候哪里有电脑啊,编排工作全部手工,名字都是一个个手写的,不好写错,要不然选手要懊恼的,检录的时候容易漏人;名次什么的都要特别仔细……别看看一场比赛,前期准备工作要很细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佩琴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