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季“温暖回家路”走出海外 杭歌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新加坡上演

22.01.2016  09:29

杭州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在新加坡。

    1月20日晚,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钱江晚报联合杭州歌剧舞剧院共同推出的第五季“温暖回家路”文艺行动在这里进行。

    今年,我们将这条温暖的回家之路,带出了“大本营”杭州,带到了华人占总人口数量78%的新加坡——因为,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信念,更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传统。

    让心回家。这样的主题,比前面的任何一季都难以表达。这一次,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选择了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作为这一季“温暖回家路”的演绎形式。

    “我深信,我们共同的祖先所创造的运河,可以让身在新加坡的华人们,找到心灵的回家之路。”崔巍笑得很坚定。

    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记者同杭州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一起,与近千名新加坡观众一起,共同踏上了这段心的回家之旅。

    观众席上的观众,大多有着沧桑的面孔。这一晚,他们在《遇见大运河》中,见到了父辈们念叨了一辈子的故乡。

    这些拄着拐杖蹒跚走进剧场的老人们,被舞台震撼,被故事感染。他们在赞叹声中不断鼓掌,又在掌声中会心微笑,然后,笑着笑着,又流下泪来。

    这场来自他们素未谋面的故乡的演出,点燃了他们身为华人的骄傲,也勾起了那因为血脉而产生的乡愁。

    那一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运河之水,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经过马六甲海峡,流到了新加坡,将生活在这个多元文化深度交融国度里的华人的心,带回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黄鼎翔是新加坡的第四代峇峇(音bā bā)娘惹人,即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是音译,峇峇指男性,娘惹指女性。他们是中国人与马来人结婚所生的后代。

    “我们的文化又被称为‘娘惹文化’,中国人讲究龙凤呈祥,龙代表男,凤就代表女嘛,在我们‘娘惹文化’里,就非常注重‘凤’的图腾。我们的食器、服装、家具上面,最重要的、不会缺少的图案,就是凤。”黄鼎翔说。

    虽然从没去过大运河,作为第四代的土生华人,也没有那么深切地感受过父辈对故乡的眷恋,可是20日晚的演出,依然让黄鼎翔充满了共鸣:“华人都喜欢把水形容成女性。所以,我觉得运河的文化与我们的‘娘惹文化’,其实是一脉相通的。没有水,就没有我们。

    听到黄鼎翔的这番话,坐在他身边的太太蔡适吉也频频点头。

    她是新加坡知名的艺术团体聚舞坊的创意总监,而聚舞坊最早就是依靠华族舞蹈(中国舞)起家,并一直致力于推广华族舞蹈和中华文化。“今晚的演出让我们非常感动,很多东西没法用言语表达,但能感觉到,我们是一样的。”黄鼎翔说,“我现在非常想去运河边走一走。

    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 大运河里,有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不知不觉,温暖回家路已经做到第五季了。今年,我们来到了新加坡,并且上演了《遇见大运河》,这是《遇见大运河》第一次在海外演出,也是第80场的巡演。

    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说,演了那么多场,演员越来越成熟,想表达的也越来越明白,“最初,我们想说的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可现在,我们想表达的,是对传统文化和我们自己的‘根’的那份情感。

    在这一次的演出里,崔巍接触了很多当地华人,她说,能感觉得到他们也在寻找他们的根,他们的家,“而这个根和家,与我们是一脉相承的。

    “演出时,我一直在观众席里坐着,我身边的一位观众,一直在流泪。特别是第三幕,讲到那个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后来因为战事而背井离乡的‘外公的故事’时,好几位观众都泣不成声。这是我们在国内巡演时,未曾碰到过的。可在这一晚,却与新加坡的华人们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我想是因为故事里,有他们父辈的影子。我们借着大运河,打通了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脉络,寻到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