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数据 杭州6条“互联网快车”今天试运行

31.10.2016  12:05

借力公交移动支付背后的数据库 曾遭遇“滑铁卢”的定制公交再出发

大数据下的“定制出行”究竟能走多远?

对于杭州市民来说,定制公交不是一个陌生词汇。早在2014年12月底,杭州就推出首条定制公交线,从丁桥到城西,不过由于定价和线路因素,开通三天,由于入座率未满60%而取消。

作为一件新生事物,开头有挫折,很正常。然而,这两年来,杭州公交集团一直没有放弃尝试。

最近,在中国新能源客车应用交流大会,杭州公交集团透露,将联合蚂蚁金服,再度尝试定制服务。而这一次似乎底气更足,这份自信来自于今年8月,公交506路20辆公交车应用支付宝试点成功。

如果支付宝在所有公交路线上都能实现,背后的出行数据是很丰富,也很全面,对入座率把握也会更准确。”杭州公交集团总经理卢智宏乐观地表示,与此有关的实践正在酝酿中:10月31日,6条“互联网快线”将逐步试运行。

两年前就试水的定制公交 为何没能走远?

2014年12月27日,杭州首条定制公交在大家的期待中上路,早上7点,从丁桥公交站出发,到达城西节能公司,历时71分钟。

49个座位,42位乘客,基本都是沿途的上班族,定制公交的相关负责人,杭州白马安达公共交通客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旻还记得当时的数据。

当时,路线是这样定制出来的:乘客登录“爱杭州”APP,进入定制公交平台,输入想要的专属线路,信息就自动提交给公交集团。公交集团综合考虑,整理出1条或多条热门线路,重新发回平台,再由乘客们挑选,点击“我要加入”。

公交集团将“我要加入”点击人数多的线路升级成为拟开行线路,乘客们再进行预订座位缴费,如果一条线路乘客数达到车辆座位数的60%,那么一周之内,定制公交就会开通。

当时首条线路有两三百号人加入,希望这条线路开通,正式预订也有50多位乘客,所以很快就开通了。

不过,等到第二天,乘客少了不少,等到第三天,还不到20位,这条路线也到此为止。

主要原因在于价格。当时定价是按照路程油耗、员工工资、车辆折旧维修等费用来综合衡量的,全程每位13元,很多乘客觉得太贵了,比普通公交贵了一倍,但这个定价相对于我们的运营成本来说,其实是勉强持平,甚至还会亏损。

据了解,定制公交最火爆时曾开出过9条路线,但最后都因定价高、路线堵等原因取消,目前剩下的两条路线就是因为连接城郊,乘客稳定,才得以长期固定下来。

价格太高,这也是当时全国很多城市推行定制公交面临的普遍问题。

无论何种行业,定制化本身就需要承担更多的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稳定客流。但客源在哪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足够多且准确的数据分析,这在当时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数据网络平台是做好定制公交的最基本条件,这恰恰是我们传统企业最薄弱的环节,还有技术、能力、创意等等。

借力支付宝收集大数据

6条“互联网快车”今天试运行

毫无疑问,对于公交集团来说,要下好定制公交这盘棋,建立完善出行数据是重要的第一步。这也是近年来在大数据背景下,杭州公交集团一直在做的“互联网+”探索。

之前我们尝试定制公交,数据由乘客提供,由他们来决定开设哪些路线,这样的数据样本量太小,而且很难保证是否与真正出行需求相匹配。但现在,对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卢智宏指的是,公交移动支付上的创新以及数据营运。

今年8月11日,公交506路实现了刷支付宝乘公交车,这也是全国首创,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背后的数据价值。

他的设想是这样:支付宝在互联网上有信息留存,这样一来,通过支付宝都能输出一个精准的乘客人物画像,性别,年龄,衣食住行、个人喜好等。这些数据和公交系统融合之后,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已经积累不少出行数据库,未来跟支付宝等阿里系合作,还会有更多的交通资源,比如高德,移动出行等,何时出行、到哪里去,选择何种交通方式等都有很好反馈。如果支付宝在所有公交路线上都能实现,背后的出行数据、入座率会更全面、准确。”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以前公交线路设定都是凭经验,今后则会是凭数据,化被动选择为主动分析。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有位职业经理人,每天8点,从武林广场到工作单位吴山广场,通过移动支付,可以分析他的出行规律和需求。当这些有相似出行途径的人群,聚集到一定数量以后,就可以专门为他们开设一条专线。

再者,从城西到市民中心,每天早上8点,都有102位乘客直达,按照现在是逢站停靠,但掌握数据规律后,可以在该时间点上放一辆车,让这些乘客可以直接抵达。

从今天起开始试运行的6条“互联网快线”,就是这种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尝试。这些互联网快线,主要是为了便利三墩、祥符、西溪等近年来快速发展居住区到市区的出行。“我们通过对出行人群和前往方向的密集程度、出行时间等信息维度分析,砍掉一些小的停靠点,缩短整个出行时间。比如37路快线,从吉鸿家园开往松木场河西,相较于普通的37路,减少了20个站,而且在路线上充分利用紫金港隧道、丰古隧道、余杭塘路等快速路网,能够较好地避免拥堵。

这些路线,大多是工作日的早高峰期间开设,这是因为经过前期大数据分析测试,这段时间有需求,能够保证入座率稳定,确保长期运营下去。

相关负责人说,客流稳定最大的好处是能直接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定价跟普通路线一样。打个比方,每天有10个人拼一辆顺风车,跟每天只有2个人拼顺风车,乘客要承担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

原标题: 借力大数据 杭州6条“互联网快车”今天试运行 作者: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孙蓓蓓 网络编辑: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