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2家企业去年平均每天纳税超1亿元

23.05.2015  08:51

马云、丁磊、宗庆后、刘建设、王水福、卢英杰、陈宗年、陈震山、吴新发、戚金兴、童民强、赵依芳,感谢你们和你们的企业去年纳税376亿元。

376亿元是杭州税收的1/5,即这12家企业去年平均每天纳税超1亿元。在杭州,去年亿元以上的税收大户有79家。

我们同样向所有的纳税企业、纳税人表示敬意。

马云、宗庆后、丁磊、刘建设、王水福、卢英杰、陈宗年、陈震山、吴新发、戚金兴、童民强、赵依芳,昨天上午,这12位顶级企业家受邀参加纳税大户座谈会。

何谓纳税大户?一般来说,企业年纳税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就算得上纳税大户了。

在杭州,去年亿元以上的税收大户有79家,而参会的12家企业去年纳税达到37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数近20%。

今年前4个月,全市共组织税收收入437亿元,其中,20%的纳税大户为杭州贡献了85%左右的税收,亿元以上企业更是贡献了近半壁江山。

纳税大户,可谓是杭州的“摇钱树”。

谈纳税,大佬们说“我骄傲

2003年,我第一次参加杭州市政协的会议,听到青春宝的老总冯根生说每天要缴税100万元。2014年,阿里一天的缴税额是3000万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包括个税在内,阿里已经缴税50多亿元,尤其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务的税额,已经超过了去年的全年总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他觉得挺骄傲。令马云骄傲的还有,电商不仅带动了就业,还实实在在地拓展了新税源,淘宝上的很多网店正在成为当地的纳税新大户。

作为西子联合控股的掌门人,王水福也开门见山地说起自己的3个骄傲:一是从几十年前的小企业成了今天的纳税大户;二是企业正在余杭建设西子电梯试验塔,希望未来西子电梯能代表民族品牌跻身国际一流行列;三是去年拿到空客一级供应商的资格,西子航空在大江东的项目正加大生产能力,向着尖端制造业发起冲击。

宗庆后和他的娃哈哈集团最近把精力放在两件事情上:一个是机器换人,另一个是新产品研发。“重视机器换人是希望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新产品研发则是因为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渴望使得保健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只有不断创新产品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宗庆后表示,娃哈哈愿意承担更多研发创新任务,带动相关衍生产业,为杭州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互联网冲击下,零售业该怎样积极转型?杭州大厦董事长童民强认为,从销售渠道上来看,这种冲击和改变确实很大。杭州大厦的目标是做集成服务供应商,比如可以搭起一个新的平台,让消费者意识到商场不仅是购物,它可以跨界、可以“混搭”,“重组以后的新解百集团今后要打造成现代城市的时尚中心,在武林商圈、吴山商圈、钱江新城商圈形成‘三足鼎立’”。

对杭州,大佬们有哪些期待?

政府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在转型升级中,企业正遭遇哪些难题,它们又有哪些诉求?

杭州的城市魅力,在于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能找到自身发展的空间,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留下来与这个城市一起壮大。”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建议,要注重企业的错位发展,避免过多的同质化竞争带来不良影响。创业创新政策要更多向年轻企业和年轻人倾斜,帮助他们不断发展壮大。

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表示,杭州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是有先天优势的,无论是人才集聚还是政策优势都一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如今随着城市竞争愈加激烈,杭州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从行业的角度来说,IT和影视都是人才集聚行业,如果人才在杭州不能安家,对行业的打击就很大。提升城市软环境,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教育等项目是当务之急。

环境与人才的话匣子一打开,网易老总丁磊也有话。他说,不能让城市的环境、交通、教育和医疗资源成为企业引进人才的瓶颈。让在杭州创业的人感到舒适,让每一个杭州人感到骄傲,是人才愿意留在杭州创业的基础。

个税交得多的人,原则上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公司愿意付高薪水,但在产出上得不到体现,这是不太可能的。”马云建议对个人纳税大户进行表彰,树立起榜样,营造全社会依法纳税、尊重纳税人的良好氛围。

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今天投资、明天赚钱的事情。”马云说,阿里能有今天,离不开16年来,尤其是初创期一点一滴的精心布局。正因此,他建议,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政府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对企业发展进行引导。比如杭州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全国来说都非常有机会,能不能有更具体的总体规划?再比如,杭州整个城市的线上、线下商业零售是否可以打通,以利于一体化协同发展?

政府: 全力营造更优环境

听了大家的建议意见,市领导也立马作出回应: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议意见会一件件梳理,并加以落实,递交相关部门领办,政府会全力营造一流的政务、政策、生活、生态和法治环境。

比如,将继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该改的要改到位,该放的要放到底,全面实行企业“零地”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积极探索企业非独立选址项目市场化要素供给机制和政府不再审批办法。

再如,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借助“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四边三化”、交通治堵等组合拳,打造“西湖蓝”,使杭州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

针对很多来杭创业者关心的教育国际化问题,未来3年,杭州将开建105所学校,多开国际学校和课程,并且为扩展国际学校、为外籍员工子女和需要去国外读书的学生做准备,以吸引更多的留学家庭回国工作定居。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何去非 徐墉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