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创“一核六动”人才生态模式打造人才高地
中新浙江网12月12日电 (见习记者 李苑露)无论是“磨”出让百姓“吃得起”的抗癌药的丁列明,还是抗“非典”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多肽应用贡献者李湘,或是研发全球第一颗单芯片的陈伟,以及被《福布斯》评为30岁以下创业精英的毛靖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梦,放在了浙江省杭州市的土地上。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人才是创新活力的第一资源。“对人才,就应该‘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已成为杭州干部群众的共识。抱着这样态度,目前,杭州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2.3万人,海外留学人员在杭创办企业1238家。
今年以来,杭州以创建人才生态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主抓手,率先在全国探索打造“一核六动”人才生态模式,首次研究制定“六优”人才生态标准和33个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建设从概念到可操作、可复制,可供全国其他兄弟城市推广借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菊火表示。
“有形之手”牵动人才
据黄菊火介绍,“一核”就是紧扣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重镇这一核心目标。“六动”则为党政推动、政策牵动、市场联动、项目驱动、平台带动、服务促动。
今年,杭州构建以上率下、协同发力的人才工作运筹机制,提高人才工作绩效,发布信息经济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同时,集成推出“1+X”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重磅实施“人才新政27条”。如首次出台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将“偏才专才”纳入认定体系;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助等。
“今年,我们新政推出后,仅市委人才办和市人力社保局,就接到了7000余人的专题咨询和联系,很多人都表示要来杭州工作。”杭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科干处处长莫锋说。
浙江省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许为民认为,杭州的“六优”人才生态标准和33个评价指标体系都能落到实处,在政策上也是走在前列的。“要真正走在前列,让这种生态模式持久,体制机制的改革应该更加本质,更加久远。”他表示,杭州已经做出相应的工作,包括人才认定体系等。
“杭州从目前看,已经成为浙江省的一个人才高地。”许为民说,“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站在高端’。杭州创新创业如此热闹,实际上背后还是人才在支撑,站在人才推动创新创业的点来理解问题。随着许多国际盛会的举办,我认为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市场项目引才落地
在“有形之手”的牵动下,人才“落地”发挥同样需要市场联动、项目驱动。黄菊火表示,杭州在培育壮大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新势力上下了功夫,并实施面向全球、引领各类人才创业的工作品牌项目。
杭州乐道战略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来国桥已在杭工作27年,他在杭州的高校建立了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的重点实验室,并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76个博士、博士后。“我觉得,在杭州,人才可以得到实惠,并且杭州对人才都十分真诚。”他认为,“杭州非常清楚转型升级需要哪类人,需要怎么样的项目,怎么样的人,然后去招引,非常明确,并构建了人才能够干成事的一个平台。”
除了来国桥,还有许多人才在杭州,各自创造了许多品牌项目。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启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他毅然放弃了国外富足而安逸的生活,来到杭州萧山,主要利用斑马鱼生物技术进行药物的保健品研发、食品与环境安全性评价外包服务。
诸如此类的人才“落地”在杭州有许多,据统计,目前海外留学人员在杭创办企业1238家,总投资368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7亿元。
“今年以来,市级以上前三季度财政专项支持人才的资金就达2.13亿元。有一些顶尖人才,为杭州带来4个顶尖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可能得到1个亿的资助,这段时间正在深入对接。”莫锋说起对人才的支撑,颇有底气。
据了解,杭州为了激发市场的新动力,发挥“海大基金”、“涌泉基金”、“众创基金”等作用,成立1个亿的大学生创业引导基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风险投资机构与财政资金“拼盘”,共同扶持人才创新创业。
在今年杭州举办的第七届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来自24个国家的505人携带593个项目来参会。据了解,这次单杭州就签约了178个项目,有300余人已经达成了要落地杭州创业创新的意愿。
平台服务促才发展
“人才来了以后,除了待遇,还要施展才华的空间。”许为民认为,在平台方面,杭州也走在了前列。未来科技城、高新区(滨江)、下沙、大江东……他如数家珍。
“高端平台加快聚集,特别是一些‘中字头’、‘国字号’平台的集聚,为杭州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莫锋介绍,杭州正在建设国际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筹)以及智能生态产业研究院,还引进了中科院理化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项目,他认为,人才、项目和产业结合,就可以发挥聚变效应。
目前,杭州拥有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1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家;拥有大学生创业园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拥有众创空间近70家,其中14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占全国近1/5。
而关于服务,杭州定位为“店小二”式精准服务,明确21项重点服务内容,组建“店小二”队伍,确定152名“店小二”,实现精准服务“一张纸”、“一站式”。
“人才的事,我们从来都不认为是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杭州的事。人才,就应该‘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莫锋介绍,今年,杭州对人才的住房问题、子女入学问题,汽车上牌问题都给予支持,并通过两个系统对人才进行认定。目前,杭州已分类认定了高层次人才925人。
如今,杭州已成为人才愿意来创业,也想着来创业的高地。人力资源服务业也在此兴起。据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开发和市场处处长童铁江介绍,在2012年,杭州提出了打造国家级的人力资源产业园,现在,还出台了人力资源产业园的规划,引领其科学发展。
“我们国家级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在去年底成功创建。一年之内,从市级,到省级,到国家级‘飞跃’,这就是杭州的速度。”他介绍,该产业园已集聚了近80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如今,外地来杭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对此越来越重视。“今年要成立一个人力资源促进会,把各方资源、力量整合在一起,共同推进。”他说。
据了解,杭州已跻身全国创业热度城市第五位,并成功创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入围中国十大创新城市、十大活力城市。2015年,共吸引全国100多批次兄弟城市来杭考察学习。“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完善推广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模式,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来杭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黄菊火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