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个传统曲艺非遗班9月开学
日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杭州艺术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杭州艺苑艺海楼签署办学协议,宣布将在今年9月开设“3+2曲艺大专学历班”。
这是杭州首个“传统曲艺非遗班”。记者获悉,首期会面向全省的应历届初中毕业生招收25名学员。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表示,开设这个曲艺班,为的是把那些已经成为非遗保护项目的杭州本土传统曲艺传承下去。
“曲艺”一词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京韵大鼓、山东快书、苏州评弹、东北二人转等等,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曲艺形式。
在杭州,相信大部分观众能讲出的本地曲艺,大概也只有“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了。其实,在杭州本土,传统曲艺不仅多样,还有不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话、独脚戏、杭州摊簧(又称“安康”)、杭州评词、武林调等6项是国家级非遗。杭剧、杭州滑稽戏则属于省级非遗。
这些非遗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都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
这些年,杭州本地电视台那些热门的方言节目主持人,多是杭滑的艺术人才。比如,“阿六头”周志华、“汤大姐”汤君儿、“小董”董其峰、“阿民”沈益民等等。但仅仅依靠方言节目,是没有办法传承那些已经成为“非遗”的传统曲艺的。而在2011年和2013年,吴正华、郭月英两位杭州评词传承人相继离世,也让杭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现在,已经没有老师可以教杭州评词了。
董其峰告诉记者,为了传承这些非遗曲艺,杭滑在去年年底曾举办了一个拜师仪式。“当时收的徒弟都是我们杭滑自己在职的演职人员。老艺人们年纪大了,所以想用这种名师带徒弟的方式把项目传承下去”。
但是,这样的传承,效果依然有限。
“院团发展需要人才。我们这些演员年龄大起来之后,也要慢慢转向管理、导演以及授课老师的方向。非遗项目的传承需要更新鲜的血液。”
“传统曲艺非遗班”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项目。
董其峰表示:“这次办学,我们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干我们这一行,基本功很重要。年纪越小,身体和舌根就越柔软,学身段、学方言也越容易。所以,只要有这方面爱好、有这样的梦想、想从事这样的职业的,都可以试着来报考。”
据介绍,“传统曲艺非遗班”采取“3+2”的教学模式。前三年,学员会在杭州艺术学校学习方言、唱腔、表演以及形体。之后两年,学员会前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习,同时进入舞台表演的实习阶段,最终拿到大专学历证书。
“其实,这个班第一年,大家都是最基本的‘说学做唱’开始的。到第二年,老师们掌握了学生的特点之后就会因材施教。”
记者获悉,首期“传统曲艺非遗班”招生即日开始,报名截止日期为2015年4月26日。之后,主办方会统一对所有报名者进行考试。
“我们会进行两道跟表演有关的面试,还有文化考试。一方面是看看天赋;一方面,如果白纸上能写的,我们也会稍微挖掘一下。目标就是把我们的非遗项目传承下去。”董其峰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