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非遗巡礼第二季•十年非遗 一路精彩
这是一次与非遗的约会,也是一次与秋天的约会。
9月17日,在醉人的秋色,杭报文艺群一行17人,来了一次幸福的“非遗景区体验游”。
众所周知,杭州非遗保护工作一直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作为全国“领头羊”,今年,杭州市文广新局会同杭州市旅委,在非遗保护方面又有了新动作——开展了第一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评选工作,以促进非遗项目在旅游中的保护和传承。
当天,专家们正在对桐庐的两个景区进行考察和评估。我们的体验游,正是借了这阵东风,和专家们一起品评非遗的味道。
上午10点半,体验团一行17人首先来到桐庐红灯笼乡村家园。那里背负青山,面临碧水,水色山光之间,民间非遗的淳朴气息扑面而来。
糕点铺的桌子上,摆满了各色传统的手工糕点等着大家品尝。糕点的材料,都是乡间自产的芝麻、绿豆、土豆等杂粮,又香又脆,还健康低糖。其中,薯条受到了队伍里两位小朋友彤彤和飞飞的特别青睐,边吃边赞:“比肯德基里的薯条还好吃呢。”
木工作坊里,老木匠正全神贯注地箍桶。在小小的工作间里,人们可以看到一根根不起眼的木头怎样在他手中变成闪着光泽的木桶、洗脚盆、搓衣板、小板凳……
手工土烟的制作,大家也都是第一次看到。烟丝和纸皮放到一个老旧的木制卷烟装置上,一搓,一根卷烟成形了。烟民韩先生买了一包。点上一根,吸一口:“蛮带劲!不比利群差。”
满面笑容的“老外婆”坐在桌前,写下一个个“福”字送给我们,瞬间有回家的温暖。还有一位手巧的老奶奶,三下两下,便剪出一长串“年年有鱼”。
逛一阵,玩一阵,古戏台前,捧一杯冰镇的白曲甜米酒,听一段越剧,真的醉倒在这秋光里。
下午去的江南古镇则是另一派风情。深澳村的老宅、祠堂、深巷、老浴场……个个可以入画,荻浦村的牌坊、古树、花海、古戏台……处处令人流连。听一听弹棉花时充满韵味的,再亲手打一打冻米糖,此时的非遗,触手可及。
好啦,不多说了,还是让参加体验的群友们来谈谈感受,晒晒照片吧——
孙建屏:这次体验游活动,让我真正感受了“美丽乡村,美丽非遗”。红灯笼外婆家王金凤老师的剪纸技术精湛一流;蓝天白云下的红灯显得别样红;荻浦村的花海真让人流连忘返……
弯弯:这次带着女儿一起体验,零距离感受了非遗项目的魅力。经过这次活动,非遗对于小朋友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而空洞的字眼,而成为一种立体的认知。原来做冻米糖是非遗,剪纸是非遗,卷土烟是非遗,连妈妈爱吃的甜酒酿也是非遗,非遗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啊。我们这一代要做的就是好好宣传这些老底子的东西,进而把它继承和发扬光大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韦红燕:这么好的手工芝麻糖,我吃得可香了,你们要不要也尝一口?
潘静:从桐庐老朋友的角度,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建议:为了能够使桐庐乡村旅游更加发扬光大,更为了桐庐能够在非遗之路走得更远,建议进一步整合资源,把撒落在地上的珍珠串成金线银线,让其更加光彩夺目。
应国婷:很幸运能参加这次“桐庐非遗景区体验游”活动,对体验的非遗项目都有着很高兴趣,特别对手工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用那灵巧的双手一会儿剪出漂亮的各种窗花,透出浓浓的中国风情。
周昕:参加这次体验活动,写了几首诗,有感而抒。
其一 外婆家红灯笼
初识外婆红灯笼,旅游度假悠闲中。
依山傍水处处美,空谷绿荫点点红。
其二 桐庐 深澳村
深澳古居文化村,申屠宗祠大宅门。
雕梁画栋细工作,非遗保护意义深。
其三 桐庐 荻浦村
村头绿荫通花海,牛栏咖啡是品牌。
荻浦孝义第一村,文化传承继开来。(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