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跨越十年谱写“山字经” 且看山水人家的“两山”实践
浙江在线记者/姜倩包勇李海丽编辑/严东4月24日发自杭州
灵动秀气的西湖、“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山水水,让杭州不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盛名。
然而,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两难”的矛盾。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一直考量着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
时间和数据,都一一反映出杭州一直以来都以“美丽杭州”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动力,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
不信,就听听那“山、水、人、家”娓娓道来的故事。
杭州西湖
那水——
两个世界遗产与水有关
湖与河汇聚成金山银山
老杭州人一定都还记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华时对杭州的评价——“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
30多年后,西湖依旧是那个“暖风吹得游人醉”的西湖,而杭州也已经城市繁华,处处美景,并且拥有了两个世界文化遗产。
“以前的杭州,是一个很‘土’的城市,‘土’是因为那时候的杭州完全生态。”今年已经90的老人徐志红举例说,一到晚上,大家跑到河边洗马桶,污染水资源,西湖的景观也在不断的萎缩。
不过,杭州早已知道绿水青山的重要性,对西湖实施综保工程,其中,“西湖西进”工程将部分恢复西湖水域面积,再现杨公堤、里六桥的迷人风采,再造一个体现生态、充满野趣的新西湖景区。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杭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灵魂”,西湖是杭州的“生命线”。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是德政善举、得民心之举。
不仅西湖西线,杭州在南线的景观整治中,推倒了10多公里长的宾馆、机关、公园的围墙和栏杆,动迁了400多户沿湖民居和单位,将一片占地50余公顷的环湖绿色长廊还给了市民和游客。
2011年6月24日,法国巴黎,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遗产获表决通过,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历时13年的西湖申遗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除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杭州还相继实施了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良渚大遗址综合保护、千岛湖综合保护工程、三江两岸整治等工程,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定位更加突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1年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为2591.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2014年旅游总人数为1.09亿人次,总收入已经达到1886.33亿元。
大运河(杭州段)
那山——
三次修改规划只为生态
青山中孕育出金山银山
“五云山上五云祥,云栖坞里云栖晾,云栖竹径生天雨,天雨淅沥落云栖。”诗句描绘的正是西湖新十景之一的云栖竹径。
曾经的“云栖”美于传说,而如今,云径深处正在孕育催生着新的产业和城市生态,“云栖小镇”在一座座青山的环抱中悄然出世,并力争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打造成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
其实,云栖小镇的背后,有着三次规划调整的故事。2002年8月经杭州市政府批复之后,园区起初的定位是传统工业园区。
云栖小镇
2005年底完成首次规划调整后,园区再次改变定位,主导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会、新能源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企业总部型产业。
2012年10月,园区再次调整发展思路,决定把“云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打方向。
“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成科技型经济,再到智慧经济,每一次定位的变化,都可以看出对绿水青山的重视。”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好的环境,吸引来更好的企业。
阿里巴巴来了,富士康来了……如今,已有115家云产业公司入驻。201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311.1万元,其中高新占比96.57%;涉云产值约8亿元。
与云栖小镇一样,杭州,梦想小镇、基金小镇、西溪谷、传感谷——这些立足于创业创新的小镇,跟传统工业园区大有不同——小镇有青山绿水,讲究环境保护,追求产业集聚,追求生活品质和人文情怀。
梦想小镇
比如,梦想小镇在空间布局上,按创业办公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世俗生活空间三个1/3来设置,“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的理念得到了很多企业共鸣。
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在全国两会上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杭州将着力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今年杭州还要打造100个市级小镇。
[1] [2] 下一页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