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出炉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昨天下午,在省人民大会堂,杭州市召开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发布,32条创新举措落地,吹响了全面建设综合试验区的“进军号”。
将建设“六体系两平台”
实现“足不出户,购遍全球”
说到跨境电商,大家第一反应是海淘,是代购。杭州做的跨境电商,是指以电商方式进行的国际贸易,而综合试验区则是为了适应新型商业模式发展的要求,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的综合试验区。
根据方案,综合试验区将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将建设“六体系两平台”。
“六体系”包括信息共享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电商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两平台”分别指的是线上“单一窗口”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平台。
方案中说,要力争经过3至5年的改革试验,把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以“物流通关渠道+单一窗口信息系统+金融增值服务”为核心竞争力,“关”“税”“汇”“检”“商”“物”“融”一体化,线上“单一窗口”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平台相结合,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的“三大中心”。
说得这么多,到底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对普通老百姓有哪些影响?记者了解到,通过便捷的通关、快速的物流、简易的支付,老百姓享受全球众多的商品,实现“足不出户,购遍全球”。比如网上下完单,商品从下沙园区保税仓库发货,两天内即可快递到家。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有不少海淘族开始享受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带来的便利。而另一方面,则可以破除海淘或者代购等的灰色地带,实行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的改革,让传统的B2C跨境商品交易过程逐步阳光化、透明化,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鼓励区县(市)建设跨贸园区
最高奖励100万元
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发布后,杭州首批32条创新举措落地试验,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
比如,对诚信守法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给予最大化的通关便利,全年(365天)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推出跨境零售出口“清单申报”、简化出口商品归类、保税商品“先进区、后报关”、取消关区内转关等举措,便利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商品高效通关。此外,目前综合试验区争取在一定条件下的“无票免税”政策,如果出口企业未取得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在平台登记销售方名称和纳税人识别号、销售日期、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总金额等进货信息的,可在2016年底以前暂执行免征增值税的政策。
除了这一系列的政策红利之外,杭州市政府还下发《2015年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通知》,从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比如年成交额超过1亿美元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每招引1家年进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在平台上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给予不超过2万元的扶持,扶持总额不超过500万元。
有了园区还需人才,杭州鼓励在杭高校整合现有师资力量,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纳入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计划的在杭高校,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扶持。
杭州还鼓励区县(市)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经过认定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实际使用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入驻有实绩的企业20家以上,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首席记者 丛杨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