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瓶颈 杭州要下大功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昨天上午,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讨会暨杭州现场会在之江饭店召开。
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为何会放在杭州召开?毫无疑问,是因为杭州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年,通过五大举措建设“信用杭州”,杭州的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杭州经验。昨天的会上,杭州市常务副市长马晓晖代表市委市政府介绍了杭州信用建设经验。
杭州5大举措打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瓶颈”
早在2002年杭州就作出了打造“信用杭州”的战略部署。但在工作推进中,也遇到了信息孤岛、制度缺失、奖惩联动困难和信用氛围不足四大瓶颈。
经过探索与实践,杭州相继推出了五大举措,包括明确统筹规划制度保障新战略;构建公共信用信息统一整合新格局;形成政府监管多领域联动新局面;探索社会治理新秩序和打造“市民诚信卡”,营造“信用惠民”的社会信用新环境。
具体到内容上,比如,杭州制定出台了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社会法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管理办法等10多个信用制度,规范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应用三大环节。
再如,2008年起,杭州启动了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归集政府部门掌握的公共信用信息,整合形成了1000多万份个人记录和60多万份法人信息。
同时,近年来,杭州市相关部门还陆续建立了信息公示制度,对部门认定的严重失信行为、列入黑名单企业进行社会曝光。严重的行政处罚记录也通过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的形式,供金融机构贷款审核时查询参考。
另外,杭州也正在打造“市民诚信卡”,把个人信用信息载入杭州市民卡。目前,以信用积分为依据,已经开发了信用名片和信用消费功能。
杭州将加大“失信惩戒、守信激励”力度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杭州还将继续努力,主要在“失信惩戒、守信激励”上下功夫。
比如,杭州将继续强化信用信息公示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端实现法人查询和信用公示,同时继续强化信用黑名单公示力度。
另外,要增加信用体验,开发信用监督取证功能,方便市民实时采集上传视频、音频、图片等全媒体的信用举报信息。
同时,杭州还将建立重点人群信用档案,在政府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第三方信用报告使用。继续打造“市民诚信卡”,将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纳入信用积分,在公共交通、健康生活和普惠金融等领域拓展信用便民服务,推进“信用惠民”政策落地。
除此以外,杭州还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信用产业多元化发展。其中,除了支持和帮助阿里巴巴筹建芝麻征信公司外,还要培育杭州市民卡公司作为杭州第二家个人征信服务机构。同时,还要支持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等信用服务业发展,形成信用产业集聚效益。(见习记者 范昱 通讯员 吴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