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欢乐、传承文化”做个有作为的退休人——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风筝协会和风筝志愿者
民航人热爱飞行、喜欢蓝天,为了退休后能够继续和天空为伴,1998年3月,7名花甲老人在公司领导和离退休党总支部的支持和协助下,经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和浙江省风筝协会批准,成立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风筝协会,由此开启了他们的“追风”之旅。
一、分享快乐,促进风筝协会稳步发展
协会创始人兼秘书长杨传斌老人常说:“制作一个风筝需要经历构思、绘画、制作等步骤,整个过程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帮助大脑锻炼。当亲手制作的风筝飞上天时,那种忘却一切烦恼的自在畅快,着实是一种享受!”。为了与更多的老年人分享这份快乐,协会始终坚持以老年活动室为宣传阵地,通过建立风筝知识园地,开展风筝作品展等形式,引导离退休人员走出家门,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到这项健康向上的追风运动中去。成立17年来,协会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如今的100多人,会员也从单一的机场离退休人员扩展到社会上的风筝爱好人士。随着民间风筝高手的不断加入,协会的整体风筝制作技艺和放飞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全省风筝比赛中更是屡获佳绩,共获得15枚奖牌(其中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10枚),并连续三年被浙江省体育局评为先进集体、2005-2008年连续四年被浙江省风筝协会评为先进单位。
二、发挥余热,为西湖志愿服务添砖加瓦
协会会员们不仅是热爱分享快乐的追风达人,更是热爱西湖的老杭州。为了宣传和保护西湖,更好地向中外游客展现西湖的自然美、杭州的人文美,2008年9月,机场风筝协会与杭州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合作,成立了由30余名会员组成的西湖志愿者风筝宣传服务分队,由协会秘书长杨传斌担任队长。成立至今,全队开展有关宣传和保护西湖的志愿服务工作累计 16000余小时。如2011年6月,为庆祝西湖申遗成功,队员们精心制作了十只绘有老西湖十景的大型风筝在白堤上进行放飞,并在风筝尾翼上悬挂起“西湖是我家 保护靠大家”、“西湖圆梦 申遗成功”等标语。除了风筝宣传志愿服务外,队里的公益积极分子,还不顾严寒酷暑,坚持在节假日游客流量大的西湖沿线开展义务清扫、捡拾烟蒂等文明卫生劝导活动,他们的善举引起了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都市快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七年的无偿奉献和不懈坚持,使风筝宣传服务分队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杭州市民和中外游客的认可和支持,“小红帽”、“红马甲”是对他们的昵称,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表示希望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保护西湖、扮靓杭城贡献一份力量。风筝宣传服务分队和队长老杨在2009-2013年连续五年获得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先进志愿服务个人荣誉;2010-2011年度杭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杭州市功勋志愿者称号;2014年,被评为最美志愿者服务集体和最美志愿者称号。
三、关爱后辈,用心传承风筝文化
协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十分关注和重视风筝文化的传承。从2007年起,协会积极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结对子,以风筝文化进校园为契机,通过向学生们讲述风筝历史、制作工艺、放飞技巧等知识,来引导和培养年轻一代开始认识和喜爱上风筝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并把它很好的传承下去。此外,为进一步加大风筝文化的宣传力度,向更多人展现风筝魅力,协会还积极选派骨干参与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如2011年10月,协会秘书长带头参加了由中共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和钱江晚报共同举办的“民间国学达人秀”比赛并获得优秀达人称号;2012年9月,协助东坡路社区做好美国西华盛顿大学师生的文化走访活动,邀请师生到风筝协会办公室进行参观,体验微型风筝作画;2013年6月,和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吴山景区管理处团委共同举办了以“风筝放飞申遗情,‘七·一’青春我先行;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为主题的公益志愿活动。
这群可亲可敬的追风老人们,在为自己谱写人生新篇章的同时,也为身边的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