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菜篮子"越来越丰富的秘密 南征北拓产销对接 政企联手健全"保供"

06.12.2016  22:07

    60出头的陈阿姨,玩得转网上购物,也拎得起“菜篮子”。而且经过多年实践,陈阿姨已然是一位资深“马大嫂”。对于买菜这回事儿,她有一肚子话要说。

    昨天一大早,陈阿姨又到家附近的农贸市场“打卡”了。一圈兜下来,她的菜篮子迅速满了,有白萝卜、茼蒿、冬笋、青椒、番茄、茄子和土豆,还有猪肉、鸡蛋及鲫鱼,荤素齐全。

    菜买好了,菜谱也在她心中酝酿好了:“你看,这白萝卜是本地菜,吃起来甜甜的,把它们切丝,配一点虾干,烧碗萝卜丝汤,降火又润喉;茼蒿也是本地菜,清炒炒;青椒是山东寿光的,肉头很厚,和冬笋以及猪肉放在一起,切丝小炒;番茄是海南来的,看起来很新鲜,鸡蛋是纸箱装的,应该是从东北来的,可以做一盘番茄炒蛋;再来一盘红烧鲫鱼,一共5个菜,够我们一家子吃了。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陈阿姨怎么知道每一种菜分别来自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陈阿姨了然于胸,因为陈阿姨的亲戚在杭州市商务委(市粮食局)工作,专门负责“菜篮子”商品的市场供应保障工作。

    从与亲戚的交谈中,陈阿姨得知,受客观原因所限,杭州一直是蔬菜、猪肉、蛋品的“主销区”而非“种植区”“养殖区”。在杭州的“菜篮子”商品交易市场上,多年来存在着这样一条规律:冬春季“南菜北调”和夏秋季“北菜南调”。

    如何保证杭州人的“菜篮子”拎得稳稳当当,“菜篮子”商品货源充足?

    在这个民生保障工程中,市商务委(市粮食局)起到了“指挥官”的作用,其是杭州市场供应保障工作牵头部门,具体的“菜篮子”商品保障工作则由市场运行调节处负责,工作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全市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调控、应急管理和预警机制,推进产销衔接等。

    尤其针对产销对接,市商务委每年都会依据杭州市场的具体情况,分赴不同地区进行“招商引商”。例如去年,市商务委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将高原蔬菜和大草原鸡蛋引入杭州;今年,市商务委“产销对接”小分队又去了海南、河南和江苏等地,为扩大蔬菜、猪肉和蛋品的来源做了不少工作。

    此外,近年来杭州培育了一批“菜篮子”商品经营大户(企业),包括浙江良渚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杭州五丰联合食品有限公司、杭州萧山天农水产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宇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每年,市商务委都会和这些生活必需品供应骨干企业代表签订《保供稳价协议》。这些“菜篮子”经营大户也为保障杭州市区“菜篮子”商品的日常供应发挥了引领市场的龙头骨干作用。

    像今年初的“寒潮”、9月初G20杭州峰会这样的非常时期,市商务委更是充分发挥职能。

    为应对因各种意外因素造成的市场异常,如主要生活必需品断供、价格异常上涨等状况,市商务委组建了由市、区商务部门及骨干企业参加的应急保障队伍,在货源组织、商品储备、应急车辆调配、交通组织、供应网点设置等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还经常性组织和督促相关企业对重点商贸设施、运输车辆及重点人员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联合市农贸市场协会、肉类协会、禽蛋协会、粮食协会等专业行会组织,发挥政企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企业和经营户应急保供,相继推出“平价菜”“党员爱心菜”等活动。

    “所以说,为了保证杭州市民的‘餐桌供应’,杭州市商务委也是默默地‘耕耘’着。”陈阿姨总结道。

    那么,“”完了“买菜经”,还想听陈阿姨聊些什么话题?欢迎你献上你的“金点子”。

作者:通讯员 王聪 记者 郑炜        编辑:见习编辑 胡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