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促转型——探寻杭州经济新动能 坚持绿色发展 刷新杭州颜值
在中央主流媒体到访杭州的最后一天晚上,淳安县委书记朱党其专程赶了过来,就淳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和与会的记者编辑们进行了交流。
得益于坚持“无污染、小空间、高科技、资源型、大产出”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淳安去年生产总值首次超过200亿元。
淳安只是“美丽中国”杭州样本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杭州在产业革新高歌猛进的同时,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打出了一套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经济相结合的“组合拳”。
绿色能源引领大胆“尝鲜” 光伏企业“让电无所不能”
在德国法兰克福奥登市有一条“正泰大道”(Chint Avenue),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条以中国企业命名的道路。这个企业就是来自杭州的正泰集团。
提及此,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一脸骄傲,“因为当时我们收购了德国知名光伏企业Conergy在法兰克福(奥登)的组件厂。”现在,这个工厂已成为德国东部最大的光伏组件厂,并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就业机会。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光伏发电投资运营商和全球首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正泰多年来交出的成绩单相当霸气:正泰太阳能连续5年成为浙江省光伏出口第一大企业,出口额约占浙江省光伏产品出口1/3。
“以前我们的口号是‘让电尽其所能’,通过转型升级后,我们的口号将再加上一句——‘让电无所不能’。”总结正泰31年的创业路,南存辉视为是一部不断超越的转型史、是一个传统制造企业转为绿色、智能、服务型的新型制造企业的样本。
得益于此,2015年,集团主营业务同比增长15%。其中,智能高压业务增长20%,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增长30%,光伏业务增长近80%。
事实上,在杭州,像新能源这类新兴产业不仅取得了快速发展,其推广应用也在加快。2015年,杭州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224.56MW,年发电能力超过2亿千瓦时。另外,杭州还在沼气发电、风光互补等绿色能源上大胆“尝鲜”。其中,已经并入国家电网运行三年的萧山康盛公司的300千瓦沼气发电工程每年可发电100万千瓦时,相当于8000户家庭1年的用电量。
绿色发展迎来勃勃生机 从造电视机到造电动汽车
昨天,数源科技(000909)又上演了开盘即涨停的一幕:开盘报20.11元,截至9:34,该股涨9.99%报20.92元,封上涨停板。数源科技是西湖电子集团的子公司,2014年4月底,西湖电子集团与比亚迪汽车正式合作,标志着这家生产了30多年电视机的老牌国企开始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国内首创的租赁委托运营模式,当年6月,第一辆“蓝天白云”款纯电动公交车在K290公交线路载客运营。
西湖电子这一“华丽转身”,正赶上杭州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好时光。杭州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改善大气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头戏,并将此举作为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截至今年2月份,杭州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2131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465辆、出租车360辆、租赁纯电动汽车16707辆、私人购买及其他车辆3599辆,推广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全国试点城市第三位,占全省推广总量的90%。
在商业运营模式方面,杭州在全国同样具有引领作用——先后创建了“换电模式”和“分时租赁模式”。其中,康迪电动汽车率先推出了微型汽车的分时租赁模式,推广数量已经超过16000辆。另外,主城区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的网络化。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企业转型、新能源推广、园区提升等的扎实推进又为“美丽杭州”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绿色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好项目大项目纷至沓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剔除过剩产能、激发创新潜力引起社会热议。对此,在南存辉看来,企业自身也要加大对落后产能、僵尸企业的治理,使其退出市场、让出资源,“这个过程很痛,革自己的命很痛,但是必须要这样做”。
传化集团就是通过自身不断创新,来实现突破。从化工、到物流、再到农业、科技城,这家小作坊30年间已经发展成多元化产业并存的集团型企业。“经过这30年的发展,传化已经出现转型升级的曙光,在过去三年中,我们连续实现了企业效益30%以上复合增长。”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
“主动革自己的命”除了表现为企业自身不断创新外,淘汰落后产能也越来越被杭州的企业所接受。“杭钢”半山基地、萧山电厂燃煤机组、半山电厂燃煤机组的先后关停,标志着杭州成为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厂、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
大力淘汰落后产品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浙商回归”,带来了好项目和大项目。“十二五”时期,杭州共吸引外资企业2308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年均增长10.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12家,在杭投资项目188个。引进内资项目1.3万个,到位资金4700亿元,年增长18.5%。全市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900亿元,全省占比23%。
采访札记
做好绿色经济
自有金山银山
众所周知,生态建设关系重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生态建设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绿色发展做好了,金山银山才更有保障。为此,近年来,杭州在推进绿色发展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一方面对落后产能痛下杀手,另一方面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而这套“组合拳”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浙商回归”,带来了好项目和大项目。
对于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除了立足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别无选择。
结语
9家中央媒体,32位记者,为杭州而来。
在这场西子湖畔的探寻之旅中,他们寻觅杭州的新经济和新动能,寻找杭州产业逆势突围的基因密码,寻求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样本借鉴。
我们的“调结构促转型——探寻杭州经济新动能”系列报道,事实上回应了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团的关切。在与杭州政商精英的问答互动中,在深入企业一线的调研走访中,答案愈见清晰。
改革是先手棋,信息经济是引爆点,创业创新是发动机,生态绿色是底线。改革创新共振,城市之“芯”脉动,正是杭州的底气和魅力所在,也是城市国际化机遇和区域竞合新格局之下,杭州继续走在前列的决胜法宝。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阮妍妍 齐航 郭峰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