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病人变超级粉丝“追”着家庭医生跑

02.09.2015  11:17
    47岁的翁天贵去年把家从钱江六苑搬到了东润枫华,“熊医生去哪,我就去哪。”

他口中的熊医生,名叫熊安胜,是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全科医生,目前常驻水湘社区卫生服务站,最擅长慢病管理。

翁天贵就是因为这,成了熊医生的“超级粉丝”。

虽然年纪不算大,但两年前,他被确诊为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什么?我是一名厨师,说到底还是管不住嘴。”翁天贵说。

一开始他是有些抵触的。

“年纪这么轻,难道要吃一辈子药,打一辈子胰岛素?”他说,“熊医生很耐心,他为我普及了很多常识,还告诉我,治疗糖尿病就是要紧紧抓牢两点,管住嘴、迈开腿。”

当江干区去年开始运行医养护一体化时,翁天贵第一时间与熊医生签了约。

“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这是他体会到的好处。

同他一样的想法,在江干可不少。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151位签约医生共签约服务110622人,接近户籍人口的1/3。

上门服务还能省钱,值

在江干,签约居民可以享受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基础服务包”、“增值服务包”和“个性服务包”三个服务包。

其中,“增值服务包”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诊疗、联合诊疗、专项诊疗等四诊四定服务,服务对象是以慢性病人为主的签约居民。

上面说的翁天贵,享受的就是“增值服务包”。

家住笕桥街道金色黎明小区的曹水弟,则有更深的体会。

她今年62岁,卧床已经12年。

“病人因患有骶部马尾神经肿瘤,双下肢失去知觉,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而且肌肉也渐渐萎缩,此外3年前,又并发了2型糖尿病。”签约医师林培崇说。

因为瘫痪,曹大妈留置了尿管,每周都要去一趟医院进行针灸等康复治疗。

“这些年,也把孩子拖累不轻。”她说。

自从去年林医生帮忙,替曹大妈申请了居家医疗服务,还顺利地为她立了家庭病床,使得更换尿管、压疮换药、护理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项目都可以在家里完成。“就没再跑过医院。”她说。

最关键是,花钱少多了。

“曹大妈建床2个月,总医疗费用1100元,医保结算后个人自负金额仅为112.3元。”林医生说。

新一轮的签约工作又开始了

曹大妈这种,就是“个性服务包”。

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有医疗需求的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残疾人和有康复护理需求的居民,可以享受包括急性中后期照护服务、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居家护理、居家康复、居家药事和居家营养等六大类36项服务。

据统计,目前在江干,累计开展居家医疗服务6812人次,其中更换鼻胃管、导尿管、膀胱造瘘管和康复指导、营养指导等特殊服务140例,建立家庭病床140张,目前仍陆续接到不少签约居民的服务申请。

为了上门服务能顺利进行,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江干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等300多名骨干人员进行了一次大培训:有来自台湾地区耕莘医院的专家讲述老年病护理知识及技巧,有现场动手演练的专业护理实践培训。

在今年杭州市开展的医养护技能培训考核中,主城区8家卫生系统共评出53名优秀、优胜学员,江干区占15名,优秀率名列前茅。

此外,江干区人民医院还成立了医养护服务项目技术支撑团队,针对医养护难度较高的几个技术项目,指定区人民医院19名专业骨干提供技术指导,必要时陪同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上门服务,进行手把手的带教,为今年9月江干区全区推开试点做好准备。

昨天起,新一轮的医养护一体签约工作又开始了,服务费还是每人每月10元,自己掏10%,其余由财政专项补贴。签约居民只需付签约费12元/年,杭州市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签约自费部分免费,而江干区把持证残疾人、失独家庭也列为免费对象。

想要继续签约的居民,别忘了去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