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杭州版《护墓笔记》出炉 发现了这些惊喜
仅有史料记载却从未被发掘的柴塘是否真的存在?
水漾坞墓群中长眠的是不是造假币的“祖师爷”?
一把洛阳铲,如今还能否“任性”考遍天下墓葬?
从《盗墓笔记》中的张起灵、吴邪,到《鬼吹灯》中的胡八一、王凯旋,随着盗墓题材小说、电视剧、电影的风行,长期不被寻常人家关注的古代墓葬,因为“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走红,而重新回到众人的视野中。
事实上,古墓离我们并不遥远,岁月改变了城市的模样,尘土掩盖了历史的过往,那一段段沉睡在地底的故事等待苏醒。
2015年,杭州,又一批古代遗址、墓葬被成功发掘和保护。这些考古发现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是不是有惊喜?请耐心看完这一页《护墓笔记》。
记录一 海与城的轨迹 杭州发掘中国首个柴塘遗存
2014年,杭州江城路附近发现了五代海塘遗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的海塘实物。
2015年,萧山区北干街道塘湾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地块,杭州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古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北海塘遗存。
与五代海塘不同的是,萧山北海塘为柴塘结构。此前,柴塘结构的海塘只出现在史籍中,今人从未见其真容。萧山北海塘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发现的柴塘。
要了解柴塘,就必须先知道海塘的演进史。史籍记载,东汉时期,始建海塘,起初为土塘。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创造了竹笼木桩石塘,虽较土塘有所改进,但因竹木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受腐蚀,加之地基承载力不足,特别是在地质松软地带,不易打桩,遇激浪时,海塘易遭破坏,因此,竹笼木桩石塘隔几年便需修葺。至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杭州知府戚纶和转运使陈尧佐改用柴薪和土层相间的构筑方法,建成了柴塘。
柴塘的建造方法十分考究:先用藤条将树枝、柴草卷在一起,在地底铺上一层,再在上面垫起10厘米至20厘米厚的夯过的黏土或沙黏土,以此法层层叠加,便构成了柴塘的“内馅”。为使柴塘更牢固,“内馅”中还需插入一根6米多长的木桩。
柴薪和土层相间的混合结构,使柴塘具有更强的抗冲刷能力,非常适用于钱塘江沿岸承载力很低的松软地基上。
柴塘遗存的发现,为萧山北海塘、杭州古代海塘及其背后的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古代水利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价值无可替代。同时,它也为当下的钱塘江古海塘申遗工作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支撑。
记录二 皇城之水何处来 南宋临安城地下引水设施首现
水,生活必需品,古人常常傍水而居。涌金池、镊子井、李相国井……在《咸淳临安志》“京城四图”之一的《西湖图》中,这些由西湖引入临安城的小水口清晰可见。西湖水经由这些小水口,通过当时的“城市供水系统”,送到临安城百姓身边。
这套“城市供水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数百年岁月变迁,它的真身已深埋地下。
2015年,上城区涌金街道紫城巷地块,与引西湖水入城有关的地下设施首次被发现,当年华贵天城的“城市供水系统”终被后人窥得一角。
考古发掘现场位于南宋临安城内西隅,南临涌金门(又称丰豫门),即今天的涌金广场后方。通过发掘,宋、元、明、清各时期房址、水井、水池、水沟、道路等多处遗迹重见天日。
与镊子井正对位置的地面之下,还有一口方正的古井,由青砖砌成,边长不到1米。井口一侧的水渠中,有一根木管接入井内。《咸淳临安志》记载,引西湖水以供城内居民取汲的诸井,曾“以木为管”。这与此次的考古发现完全吻合。可见,当年临安城内的水与西湖水,就是通过这些木管,连接到了一起。这些木管,也就是南宋版的地下供水管线。
另外,在该处考古发掘中,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宝贝同时出土:鎏金雕花的筷子、鎏金的簪子、带有花纹的漆器、鎏金的挖耳勺……南宋人家的生活仿佛再现眼前。
记录三 永不褪色的“遗照” 石真、铁券吟唱官宦人家悲歌
永不褪色的“遗照”
石真、铁券吟唱官宦人家悲歌
2015年底,杭州植物园桃源岭发现一处南宋时期的家族墓葬,考古人员从墓中出土了墓志、砚台、石真、铜镜、铜钱和瓷器等随葬品。
整个墓室分为左、中、右三室。均为券顶砖室墓,墓壁以单砖平铺叠砌,规格均为长2.9米,宽1.4米,高1.4米。墓室之间以小窗相通。墓室均在后壁设壁龛,左右两室壁龛相同,中室壁龛较为特殊。
墓志中写道,墓主人叫陈氏,祖籍南京,其丈夫名叫王洌,官至武翼大夫,与她系表亲关系。王洌与陈氏成亲前,还有一任妻子。不知是何缘故,王洌一早便去世了,留下陈氏和儿女。悲惨的是,陈氏的子女也相继先她而去。孤单悲伤的陈氏最终受不了心理上的折磨,于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伤心过度而逝,终年79岁。
从墓中出土的石真,就是王洌的写真石像,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石真体积不大,但雕工精细逼真,王洌的样貌因此在近900年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时,墓中还出土了铁券。铁券大小和普通书本差不多,不过并不是电视剧中常出现的免死金牌,而是买地券,相当于现在的造墓证,证明这块墓地的所有权,也是当时一种财产的象征。
记录四 假币贩子?守财奴? 青铜母范引出墓主人身份之谜
水漾坞墓群(水漾湖项目地块)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街道水漾坞,地块内有一个水漾湖,坐落于城山西北部和天鹅孵蛋山西南部之间的一处山谷处,地块沿水漾湖分布,东南临近下孙文化村,东北距萧山区政府约5000米。
在墓群中的一个长方形竖穴土坑汉墓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三件青铜母范,这在浙江地区还是第一次。
青铜母范,相当于现在制作印钞模板的机器。在青铜母范内注入相应材料,就可以做出制造铜钱的模子,再用这些模子,一枚枚铜钱就被铸造出来了。在其中两件青铜母范上,都刻着缪篆的“厲”字,这应该是一个姓氏,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汉朝,母范都是收归国有的,放在国库内,而现在却被发现躺在了私人墓中,按汉律来说这是不合法的。墓主人生前是不是干着制造假币的勾当,还是想带着模子希望来世发个大财,这些也只能留给后人慢慢猜想了。
记录五 洛阳铲不再横行江湖 无损探测技术助力临安城考古
杭州是一座古今叠压的城市,且当前城市建筑密集、路网交错,因此难以对埋于地下的南宋临安城遗址实施主动的考古发掘并开展深入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考古探测已经慢慢代替了原本传统的考古方式。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目前已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密切合作,采用探地雷达、拖缆式电阻率和地震散射波等物探技术手段,以2D和3D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式,重点对临安城城墙遗址实施探测和实验,将传统考古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互为印证,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探测方法,取得重要成果。
也就是说,以后,不需要什么洛阳铲,地底下有什么宝贝,仪器一测便一清二楚了。
原标题: 2015年杭州版《护墓笔记》出炉 发现了这些惊喜 作者:记者 俞倩 网络编辑: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