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火车站有个活“百科” 守护春运四十年
【编者按】2015年春运已经拉开帷幕,杭州的各大场站客流不断。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背起行囊,踏上漫漫的返乡路。每年的春运中,有那么一批人为了确保人们的归途安全、顺畅,一直在高负荷状态下辛勤工作。当赶路的人为团圆而奔波时,他们也在背后默默奉献着。今年,就让我们走近那些春运“幕后英雄”。
身高一米八的潘师傅是城站广场最醒目的“百事通”,活人版“百度百科”,方圆一公里有啥他都知道。浙江在线杭州2月11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俞雯褀 摄影/童晓蕾 首席编辑/赵洁) 2月11日,杭州城站火车站一楼广场,人潮涌动。
自春运启动一周以来,铁路杭州站的客流逐日递增,好在老天爷给力,温度蹭蹭蹭地往上蹿,不仅让背起行囊踏上归途的人们少了一分担忧,也让站在最后一班岗上的老潘轻松了不少。 (相关阅读:飞机保健医生有“强迫症” 揪出小瑕疵才能确保安全)
目睹城站火车站从黄沙漫天,变成如今与地铁无缝对接的的现代化新客站,已近花甲的老潘,将在这一年与城站告别,与杭州铁路公安处告别,与相伴近四十年的春运告别。
80年代的春运 人多到要设“关门小组”
1976年,终于圆了警察梦的潘锦荣披上了帅气的制服,走上了人民警察的岗位。虽然也是警察,但他打交道最多的不是那些个凶狠的歹徒或是狡猾的小偷,而是带着“团圆梦”、“创业梦”、“致富梦”走南闯北的旅客。
上世纪80年代初,老潘从负责粮食运输安全的押送队调往杭州铁路公安处,开启15年的乘警生涯。几乎是同一时间,乘着改革的春风,大批人员南下求发展,春节形成回乡高峰,春运一词开始成为社会热点。
和乘务员一样,铁警也是按车分配,以老潘为例,固定搭配就是杭州往返北京的那趟车。“我正式跟车的时候是8月份,坐车的人还不是很多,可到了春节前,乘客一下子翻了十几倍,一开车门就轰地涌上来。”老潘说,有个小姑娘第一次经历春运,看到那么人吓傻了,动都不敢动。
老潘还调侃道,公交车的门再挤也是可以自己关上的,可当时的春运却要设专门的“关门小组”。铁警上车巡逻前,先要想尽办法把买到票的旅客给“推”进车门里去,而旅客自己冒险爬窗也是常有的事。
上车以后,别说前前后后挤满人,就连上上下下也是挤满人。“有人真找不到地方,报纸一摊,躺在别人凳子下。”头疼的是,旅客是安心“扎营”了,但老潘还得在人群中艰难地穿梭巡逻,大冬天里挤得满头大汗。
除了人多、环境差,早年春运留给老潘印象最深的就是慢。“那个时候的都是绿皮车,开不快,估计时速也就四五十公里每小时,杭州去一趟北京要一天半。”随着铁路建设的加快,后来的特快(T32次)列车只需要16个小时,而如今高铁高通,上京只需要5个多小时。
刚加入工作不久的老潘,也是小帅锅一枚。文青的赶脚有木有!帮旅客找到70元过节费和驾驶证
“天下无贼路上无祸。”这是每个铁警的心声。
1980年春,阿强从河北沧州坐上去北京的火车。到站下车前,阿强突然发现,背包里的皮夹不见了!
皮夹里有70多元现金,那是阿强两个多月的工资,准备回家过年的。更要命的是,里头还夹着一张驾驶证,那是阿强刚花3年积蓄学的,准备以后开车用。
在询问了阿强和周围人后,老潘判断当时坐在阿强旁边的一对母女嫌疑最大。“原本这对母女说是要在北京下车的,结果提前一站在天津就下车了。”
老潘一边联系天津站的同事,密切关注这对母女动向;一边带着阿强来到了北京火车站出口处,还联系了阿强对面座位的旅客帮忙认人。三人一同在风中守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那对母女。“当时她们已经换了一套衣服,但旅客还是认出来了。”
一番询问后,母女俩很快招认,称之前看到阿强的包拉链没拉好,手碰到后一时兴起拿走了皮夹,后来太害怕就提前下了车。
皮夹和花了大价钱的驾驶证失而复得,让阿强激动地不知所措,只是傻傻地对着老潘说谢谢。令老潘没想到的是,6天后,当他再次坐车经过天津站时,阿强捧着一袋子沧州红枣出现在了面前。“那个红枣,至今回想起来,都很甜啊。”
春运记忆:08年雪灾,为了照顾激增的候车人群,车站搭建了多个临时候车室。 但春运中川流不息的旅客都习惯称呼它为“春运大棚”08年雪灾连续作战后他晕倒在单位
2008年新年伊始,一场冰雪风暴席卷全国19个省市。那一年,浙江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灾,多条高速因为积雪被迫封道。在杭州市区,积雪厚度直飚到31厘米。从黄色、橙色,再到红色,不断升级的雪灾预警,让作为春运“顶梁柱”的杭州城站火车站遭遇建站以来的最大挑战。
“公路走不了,回家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到火车上了。”老潘说,因为连日的雨雪天气,杭州开往云贵川方向的列车严重晚点,每天有4、5万人滞留在火车站,广场上、走廊上、售票大厅,哪里都是人。
这么多渴望回家的外乡人大量集聚,无疑是沉重的压力。为此,城站搭建了12个大型临时帐篷,安置滞留旅客。刚调往杭州铁路公安处城站派出所不久的老潘,再次临危受命,和所里的小伙伴连续奋战维持站内旅客秩序,并配合有关部门给旅客送水、送饭。
老潘依稀记得,当时旅客的情绪有多激动和不安。“但凡有通知说车可以开了,旅客就争先恐后地涌了上来。”这头要维持秩序,那头还要帮忙安顿困难群众。到后来,旅客一批又一批地走了,老潘他们还守着帐篷。到了晚上10点,如果车子依旧晚点,民警还需要将滞留旅客转移到附近的安置点,隔天一早又得回到站里开展工作。
“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加班的概念,嗓子哑掉后来也没有感觉了,走路的时候也是飘的。”一天早上,老潘一人回到派出所,准备和人交接班,突然一阵头晕。他本来想拉住一旁的上下铺,结果因为失去重心,连人带着床全部倒了下来。老潘当时倒在地上昏迷了好一会儿,再度醒来时,才发现床压在他身上。
后来,医生给老潘做了检查,判断是长期加班身体透支所致。
春运期间,城站派出所的民警每天都会沿所辖区段的 铁轨巡逻,他们担负着保障出杭始发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任务. 职责包括辖区入户走访、查看铁路沿线设施以及确保铁轨安全等。他是城站“活百科” 比app还靠谱
在城站派出所,老潘的工作是负责广场的治安巡逻。每年春运是他最忙之时,除了要加强对一楼广场、出入口处等地的巡逻外,还要处理各种纠纷。当然,老潘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过往旅客的“百事通”。
如果以城站火车站为中心,那么方圆一公里内有什么车、有什么好吃的,甚至是任何价位的酒店,都被老潘清楚地记在脑子里。有同事曾开玩笑说,这些信息有什么变化,老潘更新的速度比“百度”还要快呢。
身高一米八,穿着制服往广场上一站,老潘就是一个“活地标”,短短3分钟内,就有超过十多个群众上来咨询:“机场大巴在哪里”、“我要去富阳”、“地铁站在哪里”、“便宜点的旅馆有没有”、“吃面的地方有么?”……无论什么问题,老潘都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老潘告诉记者,火车站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很多人从这里开启人生新起点,或者带着一年的收获从这里出发回家。因此在这里“当差”,更重要的是一份人文关怀。
“旅客遇到困难,我们能帮就帮。”一次,有个衣着靓丽的中年男子买票差两块钱,问了很多人都被说是骗子,最后找到了老潘。老潘二话没说,就掏给对方。后来才知道,这个男子是个企业的老总,还特地跑来感谢。
再过三个月,老潘就要卸下这身警服,与城站告别,而他的小伙伴们还将继续奋斗在一线,为春运服务,为旅客服务。老潘说,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总有一天能实现“人人有票回家,人人平安到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