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区因地制宜强师资
“十二五”期间,江干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覆盖率达93%,素质教育带动学生体育、艺术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监测连续两年居杭州市第一。去年,该区成功创建为省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
“要强教育,先强教师。”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蔚直言,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该区是杭州6个主城区里教育资源扩展最快的。随着学校数量、规模扩大,区内平均每年新增教师400名左右,全区教师平均年龄34岁。
从2006年开始,江干区就确定了新教师三年培训计划,提出“一年见习,二年适应,三年发展”的培养目标,让新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独当一面。
近年来,该区又开始致力于“教育新共同体”的研究和实施,把区域内的学校作为一个互相连结的整体,这个整体中的政府、学校、第三方(包括高校、企业、家长和社区)明确各自的角色共同参与治理。
目前,“教育新共同体”初具成效,覆盖区内41所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普惠学生近5万名,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92.8%。“教育新共同体”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与院校合作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的整合优化,达到区域办学资源共建、共享。
按照凯旋区块、笕桥区块等的不同特点,江干区推出了“名校新校”“区域联盟”“教师研训”“院校合作”“托管体制”等五类共同体。
像凯旋区块,实行“区域联盟”形式。南肖埠小学、景华小学、春芽小学、茅以升小学这4校距离近、场地小、师生数也相对少,但4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再加上景芳、景华两所初中,江干区成立了凯旋教育集团,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通过“教师联聘”“活动联合”“特色联建”“资源联享”“专家联席”等方式实现教师资源整合。
眼下,南肖埠小学的国际象棋、茅以升实验学校的桥梁科技、景华小学的篆刻、春芽实验学校的书法等特色课程在联盟内实现了共享。凯旋教育集团校长严国忠说,集团内打破校与校之间甚至学段之间的壁垒,名师“走教”,学生“走校”,新老教师常常共聚一堂交流教学难题,新教师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迅速。
而笕桥小学、澎博小学、夏衍小学、天成教育集团都在城东新区,缺少中心学校教师发展的平台。江干区成立教师研训联盟,引进省名师工作站专家资源。知名特级教师领衔的工作室很快进驻4校,迄今已开展各式各类研训活动130多场。
据统计,江干区现已新培养国家、省级优秀教师166名,拥有省特级教师22名,省市荣誉覆盖率25%。被命名为“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实验区”。
费蔚说,新的一年该区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培养“四有”教师方面下功夫,在学校内涵发展、教育国际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建设丰富的精品课程,建立更多的学科基地,推出优质的教师发展学校,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
“十三五”期间,该区还将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进阶规划,针对不同发展进阶的教师,设计与之相应的培养平台、实践平台、荣誉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新锐教师”“精锐教师”培养工程,打造具有江干特质的本土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