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个“海绵办” 专门研究让路面不积水多喝水
本报讯 上周日,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主办,上城区基层委等承办了2016杭州海绵城市高峰论坛。
你没有看错,杭州真的有个名字萌萌哒、叫“海绵办”的政府机构。
今年2月,市政府决定,由市委宣传部、市考评办、市发改委、市建委、市旅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住保房管局、市园文局、市林水局、市环保局、市城管委、市法制办等多个市级部门以及各区政府成员联合组成“海绵办”,专门负责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改造中,打造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
上周日的这个论坛,就是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展开的。
开会的地址选择很有讲究,就在上仓桥旁,桥对岸是南宋遗址陈列馆,陈列馆内可清晰看见800年前的杭州排水系统。
800年前的杭州,像威尼斯一样河道密布,开元路、劳动路、西湖大道、惠民路、光复路、浣纱路、武林路这些如今热闹之地,那时全是河道。西湖水满时,直接经涌金三池,走“西湖大道”,注入中河。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路代替了河道,硬地取代了草地,遇到极端暴雨天,一些洼地常常水漫金山。
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认为,城市雨洪管理不能一味依赖排水管道,而是要让它重归自然,这就是海绵城市的理念。
具体怎么做?论坛上,专家给出了很多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说,海绵城市千万不要理解成在地底下挖个蓄水池,而是要扩大地面的吸水能力。比如马路上的绿化带,现在很多都是加上水泥的马路牙子,大雨来袭时,马路牙子旁的下水管来不及排水,而绿化带中的土地却因为水泥的阻拦,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吸水功能。这就是城市建设时缺乏“海绵城市”的理念。
还有,渗水材料的运用,不应该局限于渗水沥青、砾石这些材料,可以将埋入地下的下水管道也打造成渗透性的。特别是通过吸水土地时,使用渗透型雨水管道,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道向四周砾石层和土壤渗透,补充地下水。
根据市政府出台的指导意见,杭州要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把每年75%的降雨量变得可控、可利用。杭州市政设施监管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梁旭说,每个城区都画出了重点,比如上城区的白塔复兴地区;下城区杭氧杭锅片区、石桥片区、六杨区块、北景园生态公园、城北体育公园和颜家公园;西湖区的三墩北及双桥地区、蒋村及浙大西区、之江新城核心区;拱墅区的杭钢单元、桃园单元、铁路北站单元、康桥单元康桥路以南片区;江干区的钱江新城、城东新城、丁兰智慧小镇……都将率先建成“海绵体”。
看点其他新闻: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岳雁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