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关爱生命是最美的风尚

09.06.2015  22:34
    杭州日报评论员 王俊勇

    近日,杭州市出台关于推进关爱生命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下发,深化“救在身边”活动,进一步为生命护航。

    这一意见对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鼓励捐献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角膜、遗体)、开展博爱助医行动等进行了规定。

    从相关内容来看,应急救护培训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这十分符合当前生命教育、救助的现状。

    近年来,日常生活中因突发疾病、突发伤害引起的意外死亡,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视野。在杭州,一个多月前,一位大伯和一个小伙子在运动时猝死;而在全国范围内,各类意外尤其是运动后的猝死屡有发生,令人扼腕痛心。

    面对这些突发意外,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突发疾病,旁观者及时施救,在很大程度上能挽回患者的生命。就拿猝死来说,杭州有医学界人士统计,目前我国非事故突发性死亡八成以上由心源性疾病引起,而根据医学界的共识,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如果在4分钟内采取心肺复苏和心脏除颤等急救措施,发病者有50%的存活率。

    遗憾的是,从公开报道来看,不论是在杭州还是国内大部分地方,有人因心脏骤停倒地后,目击者除了拨打120呼叫救护车之外,并没有对倒地者采取任何急救措施。

    当然,这也怪不得目击者们。不是他们不愿意对倒地病患施救,而是他们确实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只有1%。这也意味着,当旁人突发疾病等意外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除了拨打急救电话,也只能干着急。

    正因为如此,杭州此次关爱生命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急救培训放在首位,一下子抓住了最关键的环节。这一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当出现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形时,我们往往只能依靠他人的救助。如果公众普遍掌握急救技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就会多一层保障。这也是“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意义所在。

    关爱生命,不仅需要急救知识,也需要急救设备。日常生活和公共场所发生的猝死,多由心源性疾病引起。自动体外除颤仪被誉为 “救命神器”,可以帮助心脏骤停者恢复心跳。在普及急救知识的同时,我们不妨也普及一下急救设备,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便有人突发疾病时可以迅速施救。

    俗话说,人命关天。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是最大的善行,是最美的风尚。我们这座城市,向来不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正因为对生命的关爱,我们的城市才更加文明与幸福。希望这一实施意见能进一步推动关爱生命的教育,愿关爱生命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