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12.06.2015  16:25

深圳是杭州市学习的标兵。本文试图通过对深圳、杭州两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的比较分析,找出两者存在的差距和优势,对杭州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一、杭州与深圳规上工业主要指标比较

(一)发展稳定性比较

从2007年以来杭州与深圳规上工业生产总值的发展轨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7-2011年;二是2012-2014年。在第一阶段,除2009年基本持平外,杭州增速均领先于深圳,这期间,杭州年均增长达到15.5%,高出深圳5.3个百分点。第二阶段即近三年,深圳增长提速,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5%,高出杭州1.5个百分点。

根据上述数据描述的统计图表可以看出, 2007-2014的7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峰值和谷底落差,杭州为24.8个百分点,而深圳则为19.6个百分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圳规上工业企业整体的经济实力、机制的活跃程度以及抵御外部各种干扰的能力,均要强于杭州,即深圳工业企业发展的稳定性较好。(见下图)

 

 

(二)经济总量比较

深圳工业企业实力雄厚,2007年以来,经济发展总体较快,杭州与深圳的工业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一直维持在40%左右,其中最好的年份2009年曾经减小为38.2%;但2014年差距又扩大到了47.0%的最高点(见表1)。

表1:杭州与深圳工业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比较

 

年 份

 

杭州市

深圳市

杭州与深圳差额(亿元)

杭州与深圳

相对差距(%)

工业生产

总值

增速

工业生产

总值

增速

(亿元)

(%)

(亿元)

(%)

2007

8350.69

19.5

13832.5

17.7

-5481.9

-39.6

2008

9332.17

12.5

15860.1

8.9

-6527.9

-41.2

2009

9367.79

0.9

15484.1

1.0

-6116.3

-39.5

2010

11258.5

24.1

18211.8

12.9

-6953.3

-38.2

2011

12230.3

20.5

20412.9

10.3

-8182.7

-40.1

2012

12884.3

7.3

20883.9

7.8

-7999.6

-38.3

2013

13592.3

4.6

22177.9

6.6

-8585.6

-38.7

2014

12945.3

6.2

24410.4

8.2

-11465

-47.0

2014年,深圳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501.06亿元,为杭州的2.32倍,领先的优势从2007年的1598.23亿元扩大到3695.81亿元;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4410.38亿元,销售产值23858.37亿元,分别为杭州的1.89倍和1.87倍,两者的差距分别从2007年的5481.85亿元和5152.45亿元扩大到11465.10亿元和11093.61亿元,增加值差距大于总产值差距,显示深圳总体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优于杭州。

(三)户均指标比较

深圳不仅在总量上存在领先优势,在户均产出、收入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均为杭州的2倍左右,其中工业增加值倍数明显高于总产值和销售产值的倍数,显示深圳个体经济的运行质量优于杭州。(见表2)

表2:2014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户均指标同深圳的比较

 

单位

杭州户均水平

深圳户均水平

深圳为杭州的

倍 数

总产值

万元

20984.41

39175.70

1.87

销售产值

万元

20691.78

38289.79

1.85

工业增加值

万元

4547.33

10433.41

2.29

(四)行业结构比较

深圳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大中型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大企业、大集团效应突出。深圳工业的产业集中度较高,支柱产业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最为突出,分别占深圳工业总产值的56.7%、7.2%和6.6%。,其余占2%以上的还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3.4%、橡胶和塑料制品占2.7%、通用设备制造业占2.6%、专用设备制造业占2.3%、上述产业合计占工业总产值的81.5%,占增加值的77.0%,并且支柱产业发展较快,占比过半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速超过全部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超过6.5个百分点。杭州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总产值比重为9.8%,下同)、纺织业(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8%)、通用设备制造业(7.6%)。前七大行业合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51.5%,增加值的48.8%,还不足深圳排名第一的行业占比高,产业集中度相对低于深圳,增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未能摆脱“低端锁定”,部分支柱传统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见表3)

表3:两市主要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比对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增速(%)(%)

占比(%)(%)

增速(%)

占比(%)

深圳市

8.2

100

8.6

100.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3

56.7

15.1

58.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5.7

7.2

2.8

5.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1.6

6.6

11.3

1.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6

3.4

2.8

3.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7

2.7

-4.7

2.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1

2.6

4.1

1.9

专用设备制造业

10.5

2.3

12.0

2.9

深圳七大行业合计占比

——

81.5

——

77.0

杭州市

6.2

100

8.9

100.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6.5

9.8

16.0

7.6

纺织业

4.9

8.1

3.8

6.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3.1

7.8

27.2

9.8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

7.6

4.5

7.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5

7.4

4.2

6.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8

5.4

1.1

5.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5.4

5.3

7.5

5.2

杭州七大行业合计占比

——

51.5

——

48.8

(五)大企业大集团比较

2014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50的企业中,杭州占4家,深圳3家。入围前10的,深圳有2家,分别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4、第5,杭州只有1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前50名中,深圳入围企业的数量虽然比杭州少1家,但营业收入总和是杭州企业的1.38倍。(见表4)

表4    2014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50名对比

排名

企业名称

城市

所属行业名称

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4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深圳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3,902,500

5

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3,382,562

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

汽车制造业

15,842,925

18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7,827,855

19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806,579

28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

化学纤维制造业

6,503,560

3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汽车制造业

5,286,328

(六)创新指标比较

深圳市R&D投入比重、发明专利授权量、入选国家火炬计划的高新企业数量等多个创新指标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杭州市的研发投入和深圳相差不大,但发明专利授权量不及深圳的一半。2013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仅28.9%,而深圳达70%。(详见表5)

表5    2013年深圳、杭州两市科技创新指标对比

城市

R&D占GDP

比重

发明专利

授权量

国家级高新

技术企业数

累计入选

国千计划人数

211高校数量

深圳

4

10987

27

74

0

杭州

2.98

4915

20

56

1

注: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统计累计截至第9批。

二、杭州与深圳差距原因

(一)区位与观念的制约

深圳地处南海沿海地区,在珠三角的腹地上,深圳的“三来一补”离不开深港两地的密切协作,传统优势产业的壮大也离不开深港合作;其次是深圳的华侨很多,办理特区后成为华侨回国投资的主要落脚点;此外优良的深水港,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交通的便利。目前出台了全国首个针对香港的整体合作方案,明确了“万千百十”的工作目标,即到2020年,前海由港资开发的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为香港居民提供超过10万个中高端就业岗位,吸引1万家香港企业落户;力争港资服务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在前海孵化成型的港资创新型企业超过100家;在前海建立面向香港优势和特色产业的10个港企聚集基地。2014年下半年以来,港资港企加速入驻前海,平均每月超过80家。深港合力将前海打造成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内地的桥头堡和国内企业走向世界的跳板。相比较而言,杭州缺乏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受地域的影响 , 其经营视野和生存能力有所不及。地理因素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意识 , 杭州相当部分经营者“小富即安”心理非常严重,不重财富积累,经商意识淡薄、创新观念滞后。

(二)投入和扶持的制约

从企业发展历程来看,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其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自200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一号文件”,到2008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再到最近的产业转型升级1+4文件、《深圳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实际的意见》等,在发展理念上体现“”的特色,在可操作性上体现“”的本色,并在重要政策的推进过程中,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负责政策落地。目前,深圳市设有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品牌培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应用推广扶持资金、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企业贷款贴息及技术中心资助资金等,总金额在50亿元以上。而杭州享受政府政策扶持方面和深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投入相对不足,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项目立项等政策方面处于劣势。

(三)技术和人才的制约

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约达4.02%,占比相当于世界第二的韩国水平。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173.49亿元,增长11.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645.33亿元,增长14.1%,约占全市GDP的35.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长8.7%;新能源产业增长9.0%;新材料产业增长10.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3.9%;互联网产业增长15.3%;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7.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108.35亿元,增长13.2%,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突破六成,达到63.2%,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深圳坚持以“深圳质量”统领发展全局,突出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开放创新作为主要驱动,突出和谐共赢作为根本保障,开创以高价值制造、产业链管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升级格局,开创以集群化发展、战略性突破为主要特征的结构调整格局,开创以增长级带动、圈层式辐射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合作格局,把深圳打造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示范区。在推进创新过程中,注重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既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也注重清理淘汰低端落后企业;既注重依靠技术手段提升传统制造水平,也注重依靠工业设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持续不断的工业投入和科技创新,有效地提升了深圳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三、深圳工业对杭州工业发展的启示

(一)夯实工业基础,走稳定发展之路

从2007-2014年杭州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来看,峰值和谷底落差比深圳高出5.3个百分点,过大的波幅直接影响了杭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夯实发展基础,提高运行质量,克服制约因素,完善各种制度。可以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和引进一批对杭州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强劲支撑作用的重点骨干企业,减缓因个别大企业的波动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影响,提高杭州工业发展的稳定性。

(二)加大工业投入,走持续发展之路

工业是杭州经济的主要支撑、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兴县立市”之本、财政收入之本、劳动就业之本、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之本,工业发展“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深圳规上工业企业户均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分别为杭州的1.87和1.85倍数,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要克服工业投入不足这块“短板”努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务必要千方百计加大工业投入。围绕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位一体”方针,狠抓工业项目投入,上下联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业投入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加大协调力度,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手续怎么办”四大问题,推动工业项目落地。抓紧抓好一批有市场前景、产业基础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项目,以支撑整个杭州工业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

(三)加快转型升级,走高端发展之路

杭州应立足地区资源禀赋,结合“三转一争”专题活动,加快调整发展理念、加快改进发展作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出缩小与深圳市差距的具体目标。努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两端延伸,着力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双突破”。 一是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确定整体推动杭州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未来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发展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使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加快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 二是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以“高端转型、创新升级”为主线,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地,建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注重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有意识、有步骤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机制、模式创新。 三是突出发展信息技术软件业和电子商务业。 充分发挥信息软件业和电子商务业已形成的优势,抓住中央出台扶持信息消费和“四化融合”的有利时机,做强做大杭州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

(四)提升自主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

要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投入,实现工业自主创新,从“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从“速度杭州”到“质量杭州”转变,从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尽快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建设以支柱产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明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并进行考核、奖优汰劣。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 一是技术创新。 政府与加大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的互动,提高R&D投入比重、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入选国家火炬计划的高新企业数量等创新指标均,迅速形成高效的创新体系。改善招商引资的模式、手段,将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切合本地经济发展引进与自身相关度高的大项、高技术,提高入选项目门槛。 二是人才创新。 推行用人制度改革,形成了人才自由流动的机制,明确人才需求,注重人才培育,改善引进人才手段,形成不单一、不脱节、不死板、有方向、有水平的人才培育和管理机制。 三是企业自身创新。 对于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应当加强企业间的信息、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调节不同产业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通过技术和劳动力扩散,推动企业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联合,从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加速园区打造,走集群发展之路

深圳的滨海新区集港口、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于一身,为深圳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因此,杭州市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工业兴市”战略,首先要保证开发区、园区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要抓好省级以上开发区、江东、临江、钱江等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的建设。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及骨干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杭州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产业集群,催化一批技术创新、功能独特的大企业、大集团衍生。当前要切实加大园区各项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引进国际财团投资经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重点要积极打造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杭州市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一是打好创新项目推动牌。 以战略性新兴大企业为核心,整合各类有效资源,推进整体创新项目发展推广。加快提升整个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加快完善产业链,有效组织实施园区再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园区布局完善园区功能,加快提升投入产出率。 二是打好龙头企业示范牌。 推广市政府与阿里巴巴、中国电信等的战略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发挥领军企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大企业、大集团,能够集中科技力量和科技经费,增强企业研发能力,降低技术创新风险,促进企业科研机构的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的联合。推动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盘活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创新,拓展一批市场,采取“一个领导,一个园区,一家企业”的模式,集中优势力量、优势资源向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倾斜,加快打造千亿级龙头骨干企业。 三是打好“四换三名”升级牌。 坚决淘汰一批低小散的落后产业,大力发展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用国际一流装备武装起杭州园区产业,打通传统产业升级的快捷通道,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产品推广,走向五湖四海;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让更多杭州名品成为市场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