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杭州开讲《诗经》 温柔敦厚养育君子

25.04.2017  08:41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22日,中华书局联合浙江图书馆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在浙江图书馆开幕,《诗经》的吟唱声回荡在现场。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传统诗教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始终与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表现出我们民族文化中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传统。本次论坛以“中华诗教”为主题,围绕《诗经》展开,旨在展现诗教之温柔敦厚。诗教自古以来被作为人文教育、人格教育的核心,通过诗来养成温文尔雅的君子人格并造就淳朴优良的社会风尚。

  汉学家顾彬:读诗经要读自然天性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句话并没有问题,男的不主动,怎么能得到他心爱的姑娘?说它道德上有问题,开玩笑!”作为此次论坛的第一位演讲嘉宾,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终身教授沃尔夫冈·顾彬,一上来就抛出了自己的看法。

  顾彬说,《诗经》主张的是“生长”,中国文化的来源是从词语中来,从唱歌,从跳舞中来,因此,看《诗经》就不光是看词语,还要看唱歌和跳舞。

  此外,很多读者肯定很好奇,这本很多中国人看起来都很吃力的书,对外国人来说到底又是怎样的呢?

  顾彬表示,在德国,99%的德国人都看不懂《诗经》,其中很多字的意义都是不清楚的,“你一查《诗经》,什么资料都有,文本是开放的。”顾彬说,幸好依靠着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提供诸多注解,他更好地理解了《诗经》。

  “有机会我要找个老师来培养我朗诵,中国的诗歌好听!”顾彬感叹说。

  名家云集浙图开讲诗经

  “中国的私人记忆都在诗歌里头。”顾彬说,欧洲到了18世纪才开始有个人记忆,在这一方面中国比欧洲整整早了一千年。

  “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他们的集体记忆和传统,所以他们这个民族现在还在,别的民族把记忆扔了就不存在了。”顾彬的话提醒着我们要重拾诗歌和传统,才能保证民族血脉的传承。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引用了论语中的这句话,在让我们看到《诗经》读、诵、吟、唱的魅力之余,也感受到它穿越古今的永恒价值。

  顾彬、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赵荣光教授,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刘冬颖等专家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从2009年10月24日至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已经在北京、曲阜、淄博、黄山、广州、肇庆、安庆、中山、漳州、厦门等城市举办了12届,主题涉及 《大学》和《学记》、齐文化、《论语》、《孝经》等。

  本次论坛将在《诗经》的基础上,开展国际之声、名家讲坛、地方文化、两岸名师观摩课、经典诵读、文化研学和交流分享、经验研讨系列活动。

  论坛将持续至4月25日。除顾彬外,本届论坛还邀请了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献初,国家一级作家蔡世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常森,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国文教师陈丽明,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傅道彬先生等国内外诗词界专家学者,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浙江图书馆讲座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