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影响因素和几点建议
今年以来,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消费的决策部署,积极开拓消费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消费品市场开局表现良好,在消费升级和假日经济双重拉动下,呈现出增速稳中有升态势。
一、市场运行基本特点
(一)规模浙江省首位,增速小幅攀升。 一季度,杭州市消费品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6.25亿元,总量位居浙江省首位,同比增长10.8%,增幅高于浙江省0.4个百分点,较今年1-2月增幅提升0.1个百分点。
按消费形态分,一季度杭州市实现商品零售额1035.35亿元,增长10.9%,增幅较1-2月提升0.2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10.90亿元,增长9.8%,增幅较1-2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二)汽车类趋于稳定,石油类大幅回升。 自杭州市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已有两年,汽车销售总体处于稳定增长趋势。一季度,杭州市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85.73亿元,增长10.4%,市场回归平稳。当前汽柴油价格触及设置下限,石油类零售额随着销量的增长而有所回升,一季度,杭州市实现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80.09亿元,增长6.4%,而去年同期则下降17.3%。
(三)基本生活用品保持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 一季度节假日较多,是居民消费的旺季,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用品保持平稳增长。据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杭州市实现粮油食品类、饮料烟酒类零售额74.15亿元、19.76亿元,分别增长15.4%、20.5%;实现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73.35亿元,增长11.8%。
随着4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家电升级换代、时尚休闲用品需求提升,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一季度,杭州市实现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化妆品类零售额27.02亿元、30.93亿元、14.06亿元,分别增长42.3%、9.5%、22.4%。当前健康医疗理念意识得到充分重视,对药品、家用医疗仪器、保健品等商品需求扩大,一季度,杭州市实现中西药品类(保健品)零售额95.02亿元,增长9.0%。
(四)城区市场有所回暖,城郊发展齐头并进。 由于去年城区消费品市场受汽车限牌政策等因素影响,基数较低,同时多个大型综合体开始发挥商业集聚效应,新兴业态活力迸发,今年以来,城区消费品市场得到充分释放。一季度,市区实现零售额1031.14亿元,县(市)实现零售额115.11亿元,均增长10.8%,而去年同期县(市)增速高于城区7.8个百分点。各区、县(市)中,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位居前三位的是下城区207.37亿元、萧山区147.01亿元和西湖区125.02亿元,增幅最高的是富阳区12.4%,其次是江干区12.0%,第三是下城区11.8%。(详见下表)
一季度各区、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地 区 | 零售额 ( 亿元) | 增幅(%) | 地 区 | 零售额 ( 亿元) | 增幅(%) |
全 市 | 1146.25 | 10.8 | 萧山区 | 147.01 | 10.4 |
市 区 | 1031.14 | 10.8 | 其中:大江东 | 13.81 | 15.5 |
上城区 | 86.00 | 11.6 | 余杭区 | 97.34 | 10.8 |
下城区 | 207.37 | 11.8 | 富阳区 | 50.60 | 12.4 |
江干区 | 98.14 | 12.0 | 县 市 | 115.11 | 10.8 |
拱墅区 | 123.71 | 8.5 | 桐庐县 | 32.29 | 11.0 |
西湖区 | 125.02 | 11.5 | 淳安县 | 18.51 | 11.0 |
滨江区 | 27.97 | 10.4 | 建德市 | 24.27 | 10.2 |
开发区 | 6.63 | 10.1 | 临安市 | 40.03 | 10.8 |
名胜区 | 21.78 | 6.0 |
|
|
|
(五)网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 杭州互联网生态成熟,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电商企业创业和成长环境优越。据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一季度,杭州市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43.9%,在去年同期增长40.5%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增长。
二、影响杭州市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一)积极因素。
1 、重要商品消费市场回暖。 从杭州市消费品类结构看,汽车类、中西药品类、石油类、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位居前列。今年以来,杭州市汽车、石油消费增速由负转正,基础生活用品需求持续旺盛,药品类较快增长。整体上看,一季度,上述五类商品合计实现零售额508.34亿元,占杭州市零售总额的44.3%,增长10.4%,去年同期则下降11.5%;对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43%。
2 、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近年来,杭州市在商品流通及消费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今年一季度,杭州市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达到亿元以上的单位已达13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家,合计实现零售额432.90亿元,增长14.8%;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达到千万以上的单位有11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家,合计实现营业额39.06亿元,增长8.1%。
3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杭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居民消费越来越重视对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各种高档享受商品如汽车、家用电器、手机等消费逐步上升,对服务消费如餐饮、旅游、文化教育等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大为提高。推动消费提升的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消费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消费转变,促进和带动杭州市消费品市场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发展。
(二)不利因素。
1 、住房、医疗等支出上涨,居民生活成本提高。 近期杭州市房价持续走高,居民购房、租房压力较大;同时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居民用于其他项目的消费支出受到极大挤压。一季度,杭州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7个百分点。尤其是居民基本生活成本有所提高,如受年初寒潮天气对我国多地蔬菜生产影响,一季度杭州市鲜活食品价格上涨12.3%。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增长预期不明朗的情形下,城乡居民储蓄、投资意愿明显增强,消费意愿有所下挫。
2 、企业成本持续上涨,经营压力加剧。 近年来,由于物价水平不断提高,商铺租赁价格、人工成本随之上升,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据限额以上单位统计数据显示,1-2月,杭州市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营业成本提高了10.5%、9.4%,各项税金和费用增长了7.6%、3.2%,企业经营压力逐步加大
3 、传统零售面临挑战,消费增长乏力。 在新形势下,互联网零售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境外消费、海淘持续升温,传统零售的经营思路和模式亟待改变,加上经营成本提升,企业面临严峻冲击。一季度,杭州市传统零售业发展趋缓,其中,百货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6.33亿元,同比下降0.1%;超级市场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09亿元,增长3.7%;均低于杭州市商品零售增长10.9%的平均水平。
三、对全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预判和建议
今年以来,虽然杭州市消费品市场运行面临着多种困难,但长期向好因素仍然存在,特别随着城镇化稳步推进和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消费环境将继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将有效提升。预计后期杭州市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小幅提升势头。
(一)推进消费供给侧改革,有效引导消费回流。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国内消费需求持续放缓,与此同时,境外消费则持续升温。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抑制居民消费需求日益突出,品种短缺、国内外价格差距大、质量不可靠等因素造成消费大量外流。今后,应着力通过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打击侵权假冒、培育产品名牌等措施,有效解决居民消费“供需错配”问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市场发展新态势。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推进商业智能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积极打造品牌服务,做大品质消费。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当前,杭州市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会产生巨大的消费“累积效应”,提高城镇化质量将增加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能力。特别是农民市民化可以有效带动居民在住房、汽车、家电、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杭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进一步加强教育投入,健全社保体系、改善消费环境,让广大农民群众有钱能消费、放心敢消费、实惠愿消费。
(三)打响杭州国际化品牌,提升旅游消费品质。 旅游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是扩大内需的新热点。一季度,杭州市累计接待游客275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0%;实现旅游总收入436.04亿元,同比增长16.2%。今年即将在杭州市举办G20峰会,应牢牢抓住峰会契机,放大峰会综合效应,对接国际标准,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准和服务质量。通过优化全覆盖的旅游产业布局、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休闲产品、完善人本化的旅游公共服务、拓展全领域的产业融合、构建商旅互动的消费促进体系等一系列行动规划,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等功能的“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把杭州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国际化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