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小微企业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思考

10.06.2015  10:20

杭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小微企业是“杭商”创业的主平台,是助力杭州市经济发展的“轻骑兵”,在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占杭州市企业法人单位96.1%的小微企业单位进行了系统梳理,就杭州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以及经济总量、资本构成、结构分布等特征,分析了小微企业转型现状和一些困难不足,并就如何加快发展作了些思考。

一、小微企业基本概况

据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至2013年年末,杭州市共有从事二、三产的小微企业法人18.13万家(本文的小微企业统计范围见表1注释),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6.1%,其中二产小微企业5.56万家,三产小微企业12.55万家,分别占二、三产业企业法人的97.4%和95.4%,小微企业繁荣活跃关乎杭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从行业分布看: 30.7%的小微企业分布在第二产业。其中工业企业4.88万家,建筑业企业0.68万家; 69.2%的小微企业分布在第三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6.66万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9万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0.93万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0.92万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36万家、住宿和餐饮业0.36万家、房地产开发经营0.13万家。批发和零售业是小微企业最为集中的行业,占杭州市小微企业的36.7%。(见表1)。

表1:                      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

分行业

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数

(万家)

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数

(万家)

小微占比

(%)

合计

18.88

18.13

96.1

其中:二产

5.71

5.56

97.4

工业

4.97

4.88

98.2

建筑业

0.74

0.68

91.8

其中:三产

13.15

12.55

95.4

#批发业

4.97

4.86

97.7

零售业

1.86

1.80

96.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37

0.36

98.6

住宿和餐饮业

0.38

0.36

9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0.95

0.92

97.5

房地产开发经营

0.17

0.13

73.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20

2.19

99.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95

0.93

97.8

注: 1.小微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确定。2.表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合计数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小微企业法人单位。

从地域分布看: 小微企业分布与杭州产业梯度经济区域特征基本吻合。杭州市区拥有小微企业14.72万家,五县(市)3.42万家,分别占杭州市的81.2%和18.8%。分布特点看,市区是服务业发展主阵地,拥有服务业小微企业11.12万家,占杭州市服务业小微企业的88.6%,五县(市)是小微工业发展的新天地,拥有工业小微企业1.68万家,占杭州市工业小微企业的34.4%。

二、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一)推动经济社会稳定良性发展。

杭州作为民营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地区之一,小微企业已成为杭州市经济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2013年杭州市小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44.90亿元,占杭州市法人企业收入总额的39.7%。其中工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尤为发达,批零业小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6859.39亿元,占小微企业总收入41.0%,工业小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99.47亿元,占小微企业总收入41.2%,两大主体行业占了全部小微企业收入的八成以上。杭州正是凭借流通市场发达这一优势,既驱动产生了像淘宝网这种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军企业,也借助市场强大的集散和辐射功能,在周边衍生出大量的制造企业,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实现工贸一体发展。

小微企业是社会吸纳就业的重要途径。2013年末,杭州市小微企业实有就业人员272.03万人,占杭州市企业法人从业总数的50.7%。其中:工业、建筑业和批发业,分别吸纳就业人数为117.14万人,51.02万人和30.71万人,分别占小微就业总数的43.1%,18.8%和11.3%。(详见表2)。

表2: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主营业务收入

 

法人企业年末从业人员

( 万人)

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 万元)

 

杭州市 

小微企业

占比(%)

杭州市 

小微企业

占比(%)

 
 

合计

536.03

272.03

50.7

42170.47

16744.90

39.7

 

其中:二产

346.37

168.16

48.5

17831.08

7523.61

42.2

 

#工业

182.61

117.14

64.1

13897.40

6899.47

49.6

 

其中:三产

189.46

103.73

54.8

24332.10

9219.96

37.9

 

#批发业

44.58

30.71

68.9

16061.57

6372.35

39.7

 

  零售业

19.34

9.43

48.8

1964.17

487.04

24.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85

5.86

45.6

603.69

382.32

63.3

 

住宿和餐饮业

14.02

6.31

45.0

265.03

98.29

37.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18.86

8.30

44.0

1325.11

310.33

23.4

 

房地产开发经营

3.55

1.97

55.5

1579.50

21.94

1.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6.02

21.15

81.3

1274.97

1061.85

83.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20

8.12

57.2

560.02

266.49

47.6

 

(二)促进区域块状经济集聚发展。

富有特色的块状集群,是杭州经济的一大特色。小微企业的产业集聚广泛地分布于40多个行业中(产业集聚测定以该行业中类企业数超过100家,且在某个区(县)内拥有的数量超过该行业20%,下同)。尤以萧山、余杭制造业聚集和西湖区服务业聚集最为突出。

从制造业小微企业集聚看,杭州市主营业务收入在3亿至400亿元间的产业区块有39个,形成了萧山纺织化纤、羽绒家纺、装备制造;余杭金属加工、纺织家纺;淳安水饮料;富阳造纸;桐庐针织和临安电线电缆产业等“块状”集聚区(见表3)。

表3:        按地区和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制造业产业集聚分布

 

行业分类

 

小微企业家数

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家数

(家)

占杭州市同行业比重

(%)

总额

(亿元)

占杭州市同业比重

(%)

萧山食品制造业

119

20.3

12.90

15.5

萧山纺织

1845

45.4

372.75

53.6

萧山纺织服装、服饰

877

22.5

87.75

27.7

萧山皮革毛皮羽毛和制鞋

595

56.0

83.01

62.3

萧山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

209

21.0

14.31

24.5

萧山家具制造

215

25.2

25.09

36.7

萧山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

266

20.4

18.19

22.2

萧山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

735

36.5

66.35

40.5

萧山化学原料制品

579

28.4

230.13

46.9

萧山化学纤维

199

80.9

203.35

88.9

萧山橡胶和塑料制品

1216

36.8

124.28

37.7

萧山非金属矿物制品

777

30.7

137.6

30.8

萧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

202

36.5

61.04

33.3

萧山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

86

22.5

19.01

13.0

萧山金属制品

1614

35.4

162.9

36.3

萧山通用设备

2376

45.0

148.3

27.7

萧山专用设备

662

28.4

68.79

32.0

萧山汽车制造

958

66.7

96.62

55.8

萧山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

253

49.2

20.14

41.2

余杭食品制造业

185

31.6

23.38

28.1

余杭纺织

1195

39.4

144.32

20.7

余杭纺织服装、服饰

1242

31.9

72.18

22.8

余杭家具制造

313

36.7

19.24

28.2

余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

316

24.3

18.71

22.8

余杭橡胶和塑料制品

710

21.5

60.87

18.4

余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

150

27.1

47.52

25.9

余杭金属制品

961

21.1

76.8

17.1

余杭专用设备

591

25.4

43.59

20.3

余杭仪器仪表制造业

191

25.9

22.47

25.8

桐庐纺织服装、服饰

943

24.2

85.56

27.0

桐庐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

531

26.4

36.59

22.3

淳安酒、饮料和精制茶

163

30.6

8.95

13.6

富阳非金属矿采选

52

22.1

8.28

33.2

富阳造纸

611

27.9

163.11

52.1

富阳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54

26.1

12.21

24.6

临安非金属矿采

51

21.7

3.46

24.9

临安农副食品加工业

335

37.0

39.45

27.4

临安木材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

228

22.9

12.18

20.8

临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1034

31.2

126.68

25.2

从服务业来看,杭州市形成了主营业务收入在0.7亿至130亿元间的产业集聚区块有13个。基本形成了物流、商贸餐饮、科技创业、综合性生产服务等集聚区。其中西湖区的集聚优势尤为明显,拥有集聚区块11个,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单位数集中了杭州市同行业一半,主营业务收入占到杭州市行业总额的40.7%。(见表4)。

  表4:            2013年杭州市小微企业服务业产业聚集分布

 

 

小微企业家数

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行业分类

家数

占杭州市同行业比重

总额

占杭州市同行业比重

 

(个)

(%)

(亿元)

(%)

1

萧山道路运输业

645

26.5

55.49

24.2

2

余杭道路运输业

489

20.1

26.44

11.5

3

西湖区餐饮业

514

22.7

14.74

25.0

4

西湖区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

66

35.3

2.09

12.3

5

西湖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

222

35.7

8.05

15.0

6

西湖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894

46.3

126.41

49.3

7

西湖区商务服务业

4946

23.8

216

20.6

8

西湖区研究和试验发展业

240

27.9

8.26

43.8

9

西湖区专业技术服务业

1614

29.1

61.4

37.7

10

西湖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808

26.7

50.94

50.5

11

西湖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32

26.7

5.02

65.7

12

西湖区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

67

27.7

6.23

33.3

13

西湖区文化艺术业

125

28.9

0.7

20.6

小微企业在呈现以区(县)为区域的产业集群分布外,甚至以镇或者街道为“块状”集群的分布特征同样明显。比如杭州市8151家纺织和服装企业中,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分别落户萧山瓜沥镇、余杭乔司街道、余杭运河街道和桐庐横村镇4个镇街,4个区域吸纳了这两个行业21.3%的从业人员和22.3%的主营业务收入。桐庐分水镇拥有397家制笔业,达到杭州市总数的19.7%。西湖翠苑街道的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业,拥有企业数均超过杭州市15%。此外,萧山新塘街道和浦阳镇的皮革羽毛制鞋业、富阳春江街道的造纸等三十来个产业集群在杭州星罗棋布。这些区域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使小微企业不仅有“”的活力,同时形成了“”的实力,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和较大的竞争力,同时带动了周边上游及下游企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提供了万众创业载体。

杭州市小微企业走的是百姓自主创业,政府政策扶持相结合的道路,为杭州经济深深打上“个私”烙印。2013年末,杭州市拥有小微私营企业16.04万家,占小微企业总数的88.5%,而国有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为654家和3711家,占比为0.4%和2.0%。小微私营企业集聚了全部小微企业34.1%的资产,吸纳了74.3%的从业人员,实现了66.2%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其数量多、分布广、经营活、贡献大等特点,成为小微型企业的主导基础。

相比较规上工业企业个人资本占比52.8%,规下工业则基本为个人投资。

(四)应用了信息化经营和管理。

全球IT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变革,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信息化应用深入各行各业。从规上小微法人企业来看,2013年,96.6%的企业使用了信息化相关技术进行生产管理,54.4%的企业有专职从事信息技术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应用最为普遍的财务方面、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物流配送、客户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六大领域,小微企业均有涉及。其中,有87.8%的单位应用了财务信息化管理;有45.3%的单位应用了购销存信息化管理;有20.5%的单位应用了生产制造信息化管理;有10.3%的单位应用了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

与此同时,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IT技术应用的推动下,杭州小微企业从业务需求引发的被动建设到技术驱动构建以利润为中心IT创新,再到利用IT技术在商业模式探索,“互联网思维”在企业销售中开始盛行。以对本企业的宣传和广告为例,32.5%的小微企业拥有独立网站,12.9%的企业借助搜索引擎,18.5%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另有13.9%的企业建立了微博、博客。小微企业在信息经济潮流中更显活力。

(五)企业平均规模较小更新快。

小微型企业由于其“小、微”特点,导致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以限额以下小微企业为例,2013年,杭州市限额以下小微企业户均从业人员为9.06人,5人及以下达9.96万家,占总数58.4%;10人以下13.30万家,占78.0%。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户均主营业务收入497.59万元,年主营业务收入5万元以下5.21万家,占30.6%;10万元以下5.94万家,占34.8%;5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0.5%。小微企业具有灵活、转型快的优势,导致其更新换代也很快。在所有小微企业中,92.6%的企业在2000年以后成立,2013年当年成立的小微企业就达3.31万家,占17.9%。

表5:                  小微企业主要分布指标比较

分类属性

类型

占比(%)

年末从业人数

5人及以下

58.4

6-10人

19.6

11-20人

12.6

21人以上

9.4

主营业业务收入

5万元以下

30.6

5-10万元

4.2

10-50万元

15.7

50万元以上

49.5

开业时间

1978年以前

1.7

1979-1999年

5.7

2000-2012年

74.7

2013年成立

17.9

(六)盈利能力相对较低。

2013年,杭州市12347家限额以上小微法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5.61亿元,占杭州市限额以上单位利润总额21.6%,实现利税总额676.14亿元,占杭州市限额以上单位利税总额21.9%。为提升杭州综合竞争力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从每户盈利能力来看,实现利润总额在10万元以下的1315家,占10.7%;亏损的有3389家,占27.5%。

二、近五年小微企业创业发展变化

(一)创业规模不断扩大。

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2008年相比,2013年末,杭州市法人小微企业从9.93万家增加到18.13万家,增长82.6%;吸纳从业人员从195.74万人增加到272.03万人,增长39.0%;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从9168.74亿元增加到16744.90亿元,增长82.6%。其中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家数增长116.8%,从业人员增长82.1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7.0 %。(见表6)

表6:                     五年来杭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年末从业数(万人)

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013

2008

增长%

2013

2008

增长%

合计

272.03

195.74

39.0

16744.90

9168.74

82.6

第二产业:

168.15

138.8

21.1

7523.61

4919.66

52.9

其中: 工业

117.14

105.00

11.6

6899.47

4592.63

50.2

第三产业:

103.73

56.95

82.1

9219.96

4249.08

117.0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40.14

19.17

109.4

6859.39

3284.63

108.8

住宿和餐饮业

6.31

4.83

30.6

98.29

60.17

63.4

*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

5.86

3.75

56.3

382.32

185.8

105.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30

3.92

111.7

310.33

88.88

249.2

*租赁和商务服务

21.15

11.65

81.5

1061.85

355.97

198.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12

4.52

79.6

266.49

123.97

115.0

注:标*为生产性服务业行业。

(二)创业结构调整优化。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主导格局逐步形成。从2008年至2013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家数占杭州市小微企业比重从58.3%提高至69.2%,吸纳从业人员从29.1%提高至38.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3%提高至55.1%。

生产性服务业勃勃兴起。2013年,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达到4.40万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0.98亿元,比2008年增长167.8%,所属的四大类生产性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翻番(见表6)。其中属行业发展前沿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从业人员和经营收入发展最快:企业家数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从19.2%提高至20.9%,吸纳从业人员从16.4%提高至1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从11.8%提高至15.4%。

(三)创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

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提高较快。以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例,2013年本科以上学历占7.8%,比2008年提高2.8个百分点,大专学历占11.5%,提高3.0个百分点;中专及高中学历占28.1%,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2.7%,下降6.3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明显增多。2013年,绝大多数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均配备有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7.44万人。其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和中级工四类人才2.85万人,比2008年增长9.6%。

三、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起步水平低。

杭州市占一半以上的小微企业都在五年内陆续开业经营,其中近两成是当年开业,发展时间短,仍处于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的起步阶段。与2008年相比,杭州市小微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家数占比由35.3%上升为44.1%,资产总计在100万以下的企业家数占比由41.2%上升为49.3%。(见表8)

从产出水平看, 不同规模企业实力差距明显。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万元以下户均产出从2008年的33.41万元下降为31.51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在100-200万元之间的企业户均产出从147.71万元下降为147.13万元。而主营业务收入在4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户均收入都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从资产实力来看, 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户均资产从46.45万元下降为39.9万元,而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资产实现有效扩大。总体看,产出水平和资产户均水平下降的企业比重占到了总家数一半,说明近年经济大环境下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起步维艰。

表8: 2013年和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计分组户均水平

分类属性

主营业务收入

资产总计

 

2013

2008

评价

2013 年末

2008 年末

评价

家数占比(%)

户均

(万元)

家数占比(%)

户均

(万元)

家数占比(%)

户均

(万元)

家数占比(%)

户均

(万元)

100万元及以下

44.1

31.51

35.3

33.41

下降

49.3

39.9

41.2

46.45

下降

100-200万元

12.1

147.13

13.1

147.71

下降

12.8

146.21

17.3

143.89

提高

200-300万元

7.2

248.95

9.0

248.88

提高

6.6

250.05

8.4

245.99

提高

300-400万元

5.2

349.16

7.7

351.43

下降

3.9

347.99

4.9

346.90

提高

400-500万元

4.1

451.89

7.4

451.31

提高

3.5

461.22

3.6

454.44

提高

500-600万元

3

550.07

3.1

546.67

提高

2.6

548.83

2.9

546.92

提高

600-700万元

2.3

650.67

2.3

648.96

提高

1.7

649.47

1.9

647.9

提高

700-800万元

2

751.19

2.0

748.44

提高

1.4

753.32

1.6

750.46

提高

800-900万元

1.7

849.82

1.6

849.8

提高

1.2

850.39

1.3

848.42

提高

900-1000万元

1.4

953.05

1.3

949.77

提高

1.5

965.30

1.3

956.10

提高

1000万元以上

16.8

5898.7

17.3

5104.09

提高

15.4

16217.18

15.6

9072.64

提高

(二)生产要素制约较大。

从人力要素看, 近年来,招工难、用工贵日趋成为常态,在小微企业上体现尤为明显。以代表实体经济的工业企业为例。2008-2013年杭州市小微工业企业数增长29.4%,户均资产总计增长42.4%,而户均人力投入不升反降。2008年,工业小微企业户均从业人员为27.9人,到2013年户均从业人员仅为24.1人,户均下降3.8人(去掉了年末从业人员为0的企业)。而且随着人口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劳动力供给逐年下降,今后人力成本将继续看涨。 从资金要素看, 金融体系所提供的资金供给仍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现实需求,融资难仍然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企业资金筹集渠道还比较单一,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缺乏合适的资本市场的支持,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十分谨慎。加上贷款手续繁,贷款方式以房产、机器设备为抵押,贷款额度低,归还期限短,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偿贷能力弱等问题造成企业求贷无门。

(三)产出效率偏低。

从利润总额来看, 2013年杭州市限额以上小微企业利润总额仅占全部企业的两成左右,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四成、从业人员占比五成、资产总计占比六成相比,占比明显偏低。 从企业亏损面看, 小微企业亏损明显,2013年限额以上小微企业的亏损面为27.5%,比大中型企业高10个百分点。 从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 2013年限额以上小微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6%,比限额以上全部企业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比大中型企业低2.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小微企业要比平均水平多近四成的成本费用来取得相同的利润。 从产出效率看看, 2013年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7.42万元/人,是规上工业平均水平的78.4%,是大中型企业的66.2%,表明其劳动密集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市场竞争力不足。

四、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杭州小微企业经过五年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在规模总量、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转型升级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仍然存在,从一定程度上说,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就是杭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他助”引转型,政府部门扶持实现“输血”发展。

总体上看,杭州小微企业整体上已走出草创期,进入非常重要的转型期,但转型单靠自身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政府支持是决定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重要支撑条件。 一要 努力帮助小微企业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和困难。小微企业困境可以归纳为“融资难、转型难、税负高”。可以从财政、金融和技术三方面进行扶持。财政方面,关键在于要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策知晓度的宣传,切实使得小微企业得实惠。此外,建立和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减轻企业费用负担。并在政府采购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方面,国家和省市已经出台多项措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根本在于让政策落地。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在技术方面,提升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全面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流通性服务业是典型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杭州小薇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基础和发展较好,要紧扣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开发、第三方物流、研发设计等近年发展尤为迅猛的领域,并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新兴业态发展。 三要 引导小微企业创新转型。政府在创新引领中,既要是关键技术的资助者、合作者,也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者和使用者。从杭州来看,要注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实施“瞪羚计划”和“雏鹰计划”,以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形式培育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装备,加快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劳动密集型、贴牌生产型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

(二)“自助”促升级,小微企业自身实现“造血”发展。

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归根结底需要从政策驱动期转换到后金融危机时期自身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的动力转换期,通过苦练内功增强竞争力。 一是 要深刻认识到人力成本今后一个时期只增不降,企业要向管理和现有的人才资源要效益。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水平,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高资产收益率。 二是 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互联网与传统服务业的结合;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引进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小型服务业产业升级,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 实施多元经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要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兴市场。注重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管理能力,苦练内功抓转型。

(三)“互助”谋发展,全社会倡导实业致富新风尚。

一要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氛围,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允许、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从重视资源投入到重视效益产出转变,从重视环境改善到重视企业发展转变,重视资本要素到重视人才技术要素转变,为小微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更新观念,对小薇经济的发展实行不看性质,看贡献、只设路标、不设路障政策,做到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 二要 发挥行业组织互助作用。杭州市小微企业面广、体小、量大,涉及各行各业,实际需求千差万别。有些企业,如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整个行业面临的是转型,需要推倒重来;有的企业则是需要升级,包括产业链升级、产品升级、商业模式升级和管理升级等。要通过精细化操作,分类指导,逐个推进。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会同行业组织尽快做好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摸底和资料建库工作,摸清本地区现有企业数量、行业分布,以及需要转型或需要升级的数量,分门别类,建立完整的档案台账。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借助产业聚集、科技嫁接、项目转让、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面对面,一对一,分批分类,逐步推进。 三要 强化诚信建设。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保障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既要严厉查处假冒伪劣等市场公害,也要注意引导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信用体系,切实保护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逐步完善有关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其在劳动用工、经营范围、税费缴纳、债权债务、资产保护、利益分配、环境保护、经济纠纷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