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定副主任主持召开《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专家研讨会
6月12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市人大常2016年13号公告)(以下简称《条例》), 从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地方政府推进城市国际化的立法项目。该条例共7章60条,对城市国际化目标、产业国际化、城市环境国际化、公共服务国际化、文化国际交流融合、保障措施等都作出了规定,并将9月5日设定为“杭州国际日”。值得一提的是,以地方性法规促进城市国际化,杭州在全国是首创,不仅确定立法内容难度较大,而且立法空间和立法技术等都属于首次。
为进一步营造杭州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浓厚氛围,7月31日,市发改委组织召开《条例》专家研讨会,围绕城市国际化和拥江发展战略,就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进行研究、探讨。
一、 从个性特色、专业化上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
按照《条例》,城市国际化的目标是,发挥和增强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东方品质之城的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我看来,加速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还是要从个性特色、专业化等方向上去突破。”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杨建军教授说,具体来看,杭州目前可以重点推进并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还是“互联网+”。
“杭州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优势,而‘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一定是将来城市发展先进性的体现。”杨建军说,一个城市发展还需要科学规划, 当城市框架拉大以后,城市内空间的紧凑性、宜居性、效率性都将面临新的挑战,所以城市建设中还需要重视“中小”尺度公共空间,并以制度化加以保障。
二、借他山之石,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
《条例》在“城市环境国际化”中指出,应当采取措施增加本市与国际重点城市的客运货运班列、航线,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衔接和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区域性国际客流、物流中心,形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枢纽。
对此,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表示,北上广深等城市开通的国际航线,多是通往国外科技发达城市或者工业发达、医疗教育发达的城市,借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希望今后杭州开通的国际航线,也多向这些方面靠拢。”
作为杭师大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张卫良很早就开始接触“国际化”。在他看来,推进城市国际化并不是一件短期的行为,是一项系统性复杂的长期工程,“因此在《条例》出台之后,我们还要关注如何把《条例》进行细化,‘下沉下去’。”
另外,张卫良建议,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杭州可多向国外城市学习。国际上发展比较成功的城市,遵循着普遍通用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为后来者累计了经验。
“例如,在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记得我在日本开会时候,会场一直宣传说垃圾必须要带回去,也就是‘会场里不是垃圾桶’,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要带回去。而这就是一种理念。我们现在开展的垃圾分类多关注垃圾产生后如何处理,而没有在前端就注重垃圾减量工作,这样垃圾的量只会越来越多,垃圾处理的成本也会增加。”
市发改委胡海定副主任主持会议,市人大法工委、市法制办、市发改委、市发展规划和体制改革研究院、市国推委各专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