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见证杭州市民和全省人民的奉献与努力—— 一曲人与城的和美乐章

18.09.2016  18:37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

    或许是沐浴千年荣光的盛唐长安,或许是智慧之城希腊雅典,或许是永恒之城意大利罗马,或许是千塔之城埃及开罗……

    城市,因梦想而生。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一部城市进化史,就是一部清晰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城市发展的每一次升级跨越,承载的都是人类文明的飞跃与升华。而一座城市的精神,就是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共同气质和价值取向。

    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什么样的城。

    当中国把第一次承办G20峰会的使命,赋予杭州这座“呈现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之城时,人们看到了什么?这座城,是否有足够的气度?这座城市里的人,是否有足够的担当?

    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如果说,G20杭州峰会是一座桥,让杭州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浙江,那么,走过这座桥,所有杭州人、所有浙江人,都与这座城市一起,迎来一场蝶变。

    这一场蝶变,从2015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2016年G20峰会举办地花落杭州时,就已经开始。它在近300个日日夜夜里,900多万杭州市民、5500多万浙江人民共同付出的点点滴滴里开始酝酿;在G20杭州峰会圆满闭幕后,每个中国人“与有荣焉”的自豪感里继续氤氲生长。

    这一场蝶变,犹如一曲乐章,它自每个个体的独奏而起,打磨后汇聚成和美的协奏,最终共生出万众一心的合奏曲。短暂的会期虽已结束,但这一场蝶变所激发的激扬豪迈的乐章,永不落幕。

    蝶变之第一乐章:

    勇担责任的独奏曲

    “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饱含着杭州市民、全省人民的努力和付出。我们为杭州市民、全省人民感到无比骄傲!

    这几天,浙江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样一封信刷屏——G20杭州峰会结束之后,省委、省政府公开发表致杭州市民、全省人民的感谢信。

    感谢,是为了大家的理解:当一些服务保障措施给生活带来不便时,得到了更多人最大程度的理解与宽容,并努力加以克服,保障了峰会期间的市容整洁、市场繁荣、交通顺畅;

    感谢,是为了大家的担当:当峰会按国际惯例需要加强安保工作的时候,人们耐心配合,井然有序,为峰会安保筑起铜墙铁壁;

    感谢,是为了大家的责任:当四方宾朋纷至沓来,随处可见主人翁的笑脸,传递最美浙江人的温度和热情……

    以大局为重,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责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正是每个人这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使得杭州在峰会期间向中外来宾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开放的精气神。

    这样的使命感,来自对家园的热爱。

    东河边、五柳巷,一串串五颜六色的风车和纸鹤,在柳树下迎风起舞。这是杭州市民楼赛敏为G20峰会出的一份力。今年5月,楼奶奶开始尝试着把米袋子“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物,还搭配上纸鹤等手工艺品,挂在五柳巷的东河边。“为G20峰会作贡献,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从扮靓家园做起。”楼奶奶说,自己虽然无法直接参与峰会的筹备,但尽己所能把城市装扮得整洁漂亮,就是一份迎客的心意。

    这样的使命感,体现在对岗位的坚守。

    盛夏的西湖边,骄阳似火,西湖景区城管执法局女子巡逻队的姑娘们,却穿戴着厚重的装备挥汗如雨,每天至少绕湖行走10公里。在她们眼中,每一回不文明现象的劝阻,每一次突发状况的处置,都是G20杭州峰会顺利举办的保障。这种坚守,体现在每一个岗位上,展现在千万浙江人坚定的脸上。

    这样的使命感,更蕴藏于每个浙江人随时随地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之中。

    今年3月21日,“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正式启动,倡导全省人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的文明风尚。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舟山,老人上船有人扶;在台州,排队买票无插队;在衢州,医院挂号秩序好;在丽水,心有栏杆队伍齐……在浙江大地上,文明有礼遍地开花。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何苏鸣 张梦月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