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小赤松茸开出新“钱景”
在临安区河桥镇秀溪村的一片雷竹林下,一簇簇肥壮的赤松茸,顶着褐红的菌帽,长势喜人。“看,今年的菇都在出了,前两天已经采过一批了。”村干部陈吉人高兴地向小分队介绍道,“这个蘑菇不需要大棚种植,也不用专门制作菌床,直接把种植袋埋在竹林地里,每天浇水就可以,成本低廉、管理粗放,是竹农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陈吉人口中说的正是去年秋季杭州市林水局“双万”活动河桥镇联合党支部为其引进的赤松茸,又叫大球盖菇,是近几年国内刚刚兴起的食用菌新秀,由于其口感极佳、营养丰富,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种植“钱景”广阔。
临安区河桥镇竹林资源丰富,但由于竹材价格下降和劳动成本增加,竹林经济实际效益很低,近年来,更是出现卖笋难的“笋贱伤农”问题,竹农苦不堪言。为此,小分队多方调研、取经,并在征求镇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帮助其引进管理相对粗放,成本低、收益高、有“赤松茸”美誉的大球盖菇,在民宿经济发达的秀溪村试点发展。2019年10月,杭州市林水局河桥镇联合党支部向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争取200袋半生料大球盖菇种植袋,免费赠给村民试种,并组织竹林下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培训,组建微信群实时开展技术咨询,为竹农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产业发展。
“按鲜菇批发价30元/kg计算,每个种植袋保守可以出菇4斤,毛收益将有60元,扣除10元成本,每个种植袋的收益将在50元左右,一亩竹林可种植200袋以上大球盖菇,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联合党支部书记曹炜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和村委先向民宿推介试销,并在河桥‘唐昌余味’平台展销。等种植规模扩大后,再组织乡亲学习栽培基质的制作,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缓解竹材销售难问题,种植1亩大约可以消耗8吨竹屑,实现双赢。”
自“双万”常态化服务以来,杭州市林水局河桥镇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林水职能优势,赋能河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大力推广“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积极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与河桥镇党委、市林科院党支部组织联建,市、区、镇三级平台载体联享,林业、水利专业服务联供,推动支部运行规范化、谋划工作系统化、服务措施有效化,推进“双万”服务走心走深走实,打造 “来了就不曾离开”的助企驻村服务队。
(杭州市林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