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召开杭州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专家咨询会

29.10.2014  20:56

  今天下午,市住保房管部门组织召开杭州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专家咨询会,邀请原全国人大常委、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和新华社浙江分社副主编方益波等专家学者,回顾探讨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10年经验和特色。
  从2005年以来,市住保房管部门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启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创新形成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范例。在具体实施中,面对从“建设先行”到“保护优先”转变难度大、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和现代使用需求之间结合难度大、历史建筑的整体保护与住户个体利益诉求之间统一难度大等难点,市住保房管部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率先建立了“应保尽保、有序递补”的保护机制,形成多层次、完整的建筑遗产保护体系;特色创立了“分类保护,综合保护”模式,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首创了“鼓励外迁,允许自保”政策,构建历史建筑保护长效激励机制;成功实践了全社会参与的保护方式,促进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成功抢救保护了336处自明朝末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地理跨度从6个老城区拓展至萧山、余杭及周边五县市,总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保护“点”,成功修复了北山街、中山路、小河直街等多条沿山、沿河、沿街分布的传统风貌集中“线”,完整保护了梅家坞、留下老街、拱宸桥西等26处、占地面积416.82公顷的风格迥异、用途多元的成片历史建筑。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全面、立体展现了城市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为“美丽杭州”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目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三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
  咨询会上,专家学者们充分赞赏了10年来杭州在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认为市住保房管部门准确把握保护理念,探索创新保护方法,健全完善政策法规,构建起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美丽杭州”增添了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生动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要求。

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在咨询会发言


  原全国人大常委、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首先回忆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历史建筑保护事件,高度赞赏了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践者所做出的各项努力,他表示“市住保房管部门在做好保护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形成了多方参与的保护模式”、“立足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重视民众的意见,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编制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专业性书籍,大大丰富了理论知识”。

图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在咨询会发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认为,杭州市政府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财政,使得很多问题得以解决;杭州的历史建筑往往散落在城区的各个角落,相比其他一些大城市,保护总量比较小,这就要求将保护认定标准扩大,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要抢救性保护;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不能仅仅建立在某个决策者的个人觉悟上,而要加大法治建设,努力建立起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真正使历史建筑保护有法可依、有法保障;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历史遗产保护永远没有句号,确立历史建筑保护创新课题是很好的研究方向;要大力引进历史建筑保护新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实现本土化实施,更好地与社会资源合作,加快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力度。

图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在咨询会发言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认为,杭州目前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具备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十分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历史建筑保护要充分尊重民意,提炼合理民意,在注重保护结果的同时,更要重视保护方式的多样化,真正把好事做好,好事做实;创新建立的政府、专家、企业、市民、媒体等参与的全社会参与机制,有利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共同推进;历史建筑保护要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要追求使用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更好地恢复老城区的活力,如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很好的范例。

图为新华社浙江分社副主编方益波在咨询会发言

 

  新华社浙江分社副主编方益波认为,杭州的城市保护、利用、开发走出了一条平衡发展的好路子,特别是在历史建筑有机更新方面,做得早,做得好,做得实;对于疑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房子,杭州采取了先予保护机制,实行“应保尽保”;杭州的历史建筑是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形成了“共治”、“共享”、“共建”、“共益”的保护模式;群众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大大提升了保护工作的生命力,要加大宣教力度,更好地突显历史建筑公共属性。
  与此同时,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实践还受到国内一大批知名学者的关注和肯定。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提到“杭州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成功经验,较好地形成了有机更新的发展模式”、《中国文物报》总编曹兵武认为“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历史遗产保护,并取得良好成效,特色性保护方式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魅力”、《中国名城》杂志副主编邱正峰认为“杭州历史建筑保护‘以人为本’,严格遵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多种手段既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生活品质,又完好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文脉得以传承”。
  会上,市住保房管部门对专家学者们对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将继续秉承“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理念,做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章,让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
 

(文/叶旭晨 图/谭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