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述民评:"治堵"问政,问题一个比一个火辣
昨天晚上8点30分,2014年杭州市公述民评第三场——“治堵”问政结束,但现场的民评代表却意犹未尽。坐在记者前面一排的一位代表手里拿着一叠资料,很是懊恼没能抢到话筒。
昨天的问政现场,成了不折不扣的“交警专场”,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设置、高峰期交通管理和文明交通水平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作为现场点评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也多次向交警部门提问。
开场
非浙A牌照限行期的通行攻略
交警知道吗?
在杭州实施限行限牌后,由于摇号的几率一月更比一月低,有些杭州市民就选择到外地去上牌照,等摇到号后再转过来。那么问题来了,非浙A牌照是工作日早晚高峰都限行的,怎么办?
视频中,市民梅先生上了温州的牌照,住在城西银泰一带,他从19楼论坛上询问如何避开交警管理,在限行时间里也能出门,竟然真的让他找到了答案。梅先生按照攻略开了多次,一次也没被交警抓住过。
根据拱墅区交警大队大队长林垂宝介绍,拱墅区交警对限行车辆的管理没有真空地带,有7个交警卡口点、固定岗位有12个,外加212个监控,覆盖了拱墅区大部分路口。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没有真空地带,梅先生是怎么做到不被抓的呢?
市公安局交警局治堵办主任阎浩说,今年交警部门增加了50多套电子警察和160多套电子设备抓拍系统,有的时候在道路上可能没有看到交警执行,不等于你的违法行为没有被我们抓拍到。从5月份“错峰限行”以来,我们对非浙A号牌总共查处已达20.6万次,其中非现场执法将近一半。
主持人建议,用攻略的方法来逃避处罚和监管,肯定是不对的,但交警部门的领导也应该上网去看看相关的攻略,作为监管部门,不能让这样的漏洞存在。
吴伟强认为,杭州以往的交通拥堵整治措施,在刚开始的时候执行非常严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会慢慢衰减。比如说“300米严管线”,在最初的时候是有人看守的,但现在值守的人渐渐没有了。建议有关部门考虑一下,我们所有的措施怎样保持常态。
高潮
媒体代表拿出绿色出行建议书
交警局领导承诺支持绿色出行
城市拥堵关系到每位市民,现场激烈的对碰,在媒体代表举起绿色出行建议书的一刹那达到了高潮。
媒体代表叶峰的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市公安局交警局局长乐华:你们是怎么到现场的?
乐华说,是从交警局门口统一坐车过来的,花了28分钟。
“交警局附近就有地铁西湖文化广场站,坐地铁也只需要20多分钟,那为什么非要用公车而不坐地铁呢?坐地铁还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倡导作用。”问题一环套一环。
叶峰举起了一块绿色出行的建议书,建议相关部门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特别是与治堵相关的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城管委、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的领导,每个星期至少有一天采用绿色出行。
对于这个建议,现场的民评代表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支持。
乐华现场承诺支持绿色出行,愿意作为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焦点
公交专用道怎样划得合理
专家建议交警多坐坐公交车
一个半小时的现场问政时间,将近一半时间用在公交专用道的讨论上,到最后,主持人不得不出面中止了讨论。
民评代表朱松范说,划了这么多公交专用道,但管理上还是存在问题,经常能发现社会车辆进入。而且,从2006年至今,关于公交专用道使用的政策不停地在变,导致私家车车主不知道该怎么开车了。
市公安局交警局秩序处处长孔万锋说,目前我们全市现有的公交车辆是5368辆,平均每天的客运量在280万人次左右。今年,杭州一共新增了4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在实施过程中,交警部门对这40公里所涉及的96个路口,155个方向,都做了专门的专项设计和论证,最终确定了73个路口,110个方向的进口专用道,设置了公交专用的进口道路,保证公交车的行驶。
吴伟强表示,公交专用道的政策调来调去,说明道路末端的组织和管理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因为公交专用道的利用率和设置存在不合理,才需要不断调整。为什么公交专用道划得越来越多,市民对公交的满意率没有提高,公交车的速度没有上去,公交车的服务水平也没有提高?建议交警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多坐坐公交车,体验一下公交出行的难点在哪里。
这么多公交专用道划了之后,公交车的速度有没有快起来?阎浩说,经过统计,现在公交车的平均车速接近20公里,这个速度对公交车来说,对载客量这么大的客运工具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现场有民评代表显然对这个问题不满意,她“抢”过话筒说,她从德胜新村到延安路口,全程4.5公里,一共做了33天的统计,最慢的一天,公交车开了54分钟,最快的一天开了22分钟,平均时速根本达不到20公里,有几天时速超过10公里都难。
阎浩说,公交专用道在使用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他们会尽快进行优化,整改到位。(记者 钱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