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述民评已经历7年 火药味渐浓关注度愈高

07.12.2015  16:35

  2015年杭州“公述民评”近日画上句号。相较于往年的公述民评,今年加入了阶段评议的新环节,目的是让活动持续时间更长,活动效应发挥到最大。

  从2009年开始,杭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已整整走过7年,从最开始的职能部门分管处长介绍所在单位的成绩,到部门一、二把手坐在台上直面市民的提问,再到属地区长“站台”,规格越来越高大上。

  7年是个“坎儿”,所以中国有个词叫“七年之痒”,是说随着时间变得平淡,而杭州的公述民评却相反:火药味渐浓,关注度越来越高。

  记者获悉,从明年开始,公述民评将交由市考评办牵头主办。“毕竟他们对于问政主题收集、问题解决自有绩效评估体系,便于督促整改。”有关单位人员这样表示。

  连续7年的公述民评有没有取得如期效果?政府官员台上心跳加速,转过头会否一笑而过?交由市考评办主办后,公述民评会有怎样的改变?就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有关人员和部门。

   工作作风转变了

   为了不被“问倒” 他们多次实地查看收集舆情

  拱墅区副区长王牮,2014年坐在了公述民评的问政台上。“以前并没有想过会接受这样的问政,说不紧张是假的。”王牮说,为了不被“问倒”,自己前期也收集了不少舆情,就自己分管的环保、城管等方面的工作多次实地细致地查看,先自己查漏补缺。

  同样做过事先准备的还有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青山。2013年徐青山第一次参加问政前,除了到市里的各条河段上转了转,还在单位里搞过一次模拟训练,模拟面对高压问题或接连不断的尖锐问题时如何作答。

  杭州市作风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述民评刚刚启动的时候,只是让分管业务的处长来陈述当年的工作,并回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评议代表的问题,当时的场面还算和风细雨,“直到网上直播,关注度越来越高,场面开始‘火爆’起来。

  这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不清楚现场民评代表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不少单位会在内部先进行模拟。他们按照电视直播的模式对面而坐,有的单位还请了主持人、评议嘉宾、媒体代表、市民代表,尽可能语言犀利、刨根问底,被问政的领导满头是汗可还得总结模拟效果,哪里回答得不好还得重新改进,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是此前没有发现的,“有的单位还进行过两三次的准备。

  “官员们这样的紧张是好事,可以好好想想上一年的承诺有没有做到,如果没做到到底是何原因。”曾担任公述民评现场点评的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说。

   拿着水系图挨个河道查看 一年下来拍了上万张照片

  提前做功课,说明领导对电视问政的充分重视,但参加过电视问政后,他们就发现“即便准备得再充分,现场还是会有情况是预料不到的”。

  近几年治堵一直是问政焦点,去年,市公安局交警局在公述民评前进行过“演习”,拟了上百个问题,而且不止演练了一次,在电视录制前还信心满满,不料场上媒体代表的提问还是让台上嘉宾“红了脸”。

  代表问:“你们是乘什么交通工具从单位抵达电视转播中心的?”“为什么有更环保的地铁不坐而用公车?”……

  徐青山也遭遇过这样的“突发状况”。2013年,有民评代表带了一个矿泉水瓶到现场,里面装的是和睦港的臭水。后来,这瓶水就一直在徐青山的办公桌上,徐青山说要时刻警醒自己。为了不让更多这样的水出现在自己办公桌上,只要一有空暇,徐青山就骑着自行车、拿着水系图挨个河道查看,随身还带着照相机,一年下来能拍上万张照片。水系图上则密密麻麻记录着河道的具体情况,哪里截污纳管还没有完成,哪里有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等。

  “对各条水系熟悉了,知道它们的成因,清楚解决方法,就不用做什么模拟训练,也能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徐青山说。

  不过即便心中有数,变数依然存在。今年公述民评现场焦点在河长制上,记者在工作时间联系了10条河道的河长,只有两个接了电话,7个电话通了却没有人接,另外一个河长手机关机了。

  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徐青山告诉记者,已经对失职的河长进行了处理。

   跟“考前”准备比 更重要的是以坦诚心态对待问政

  不仅官员们事前模拟,参与的民评代表也早早就做好功课。

  拱墅区绍兴路社区社工谢明连续两年参加了公述民评。他是个基层的社工,停车难、社区垃圾处置时间不合理等问题都是日常工作中碰到或居民反映上来的,“我就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再询问居民希望的解决方式,看看台上的官员能不能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吴伟强有个比喻:老百姓的眼睛就像流动的探头,注视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对政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就是这样的高要求,让我们的工作可以更加下沉、更加细致。

  徐青山说,即便自己能查看市区的百余条河道,但仍有走不到、看不到的地方;王牮也说:“我们只有两条腿一双眼,跑再多的地方总有遗漏和短板,老百姓能够发现更加细枝末节的地方,接受这样的质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

  同样是今年的公述民评现场,调查记者发现作为垃圾不落地试点,大关小区的居民在长达一年时间后进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情况仍不理想。王牮坦言:“这说明政府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还存在问题,在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上还存在空间。”他现场承诺,会在垃圾分类的推进上加大工作力度,实实在在地抓。

  跟“考前”准备比,王牮认为更重要的是真诚,承认自己的工作跟老百姓的期待有差距,以坦诚的心态对待问政,也只有这样,才能听得进百姓的建议,在后续中更好改进工作。

  记者了解到,如今,已有相当多的职能部门将公述民评纳入全年的工作,比如前一年承诺的有没有完成,在“考前”的查漏补缺发现的问题是如何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