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周举办“书非书”笔墨盛宴

03.05.2015  12:28

  给你一支毛笔,你会做什么?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写字。

  下周五(5月8日),《“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书法艺术展》再次来临。在这场五年一度的笔墨盛宴中,大家可以看到来自2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作品,除了传统书法,还包括影像、绘画、装置等众多类型。这当中包括了两位将代表中国馆参加今年6月份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徐冰的英文方块字书法(把英文字母组合方块字)《将进酒》、邱志杰的作品《马达加斯加》(影像)。在“标准艺术家”之外,众多的学者也有作品参展,比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把书法的一笔放大100倍”的绘画《07909-2》,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韦一空用签字笔创作的立轴《虚空想》……

  不夸张地说,本次展出的书法以及跟毛笔沾边的艺术作品实在太丰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从2005年开始,5年一届的“书非书”国际书法节都会在西子湖畔奉上一场笔墨盛宴。从第一届的平面、立体、雕塑、装置、影像、观念等多方向展示,到第二届的服装、舞蹈、摄影等更多艺术形式的加入,以中国书法为主线的艺术,跳出了简单的笔墨纸砚,书法的种种可能性以及影响力不断得以延伸。

  今年的第三届,内容将更多元。除了《“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书法艺术展》之外,《“书非书与现代书法”文献展》以及“现代书法的方位与境域”论坛,将对几十年现代书法之路进行一次学术梳理;《书非书》王冬龄作品展,将以一个传统书法家的创作和思考为个案,更直观地呈现书法家在现代书法之路上的探索。

  “书非书”杭州国际书法节各项展览

  《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书非书文献展

  时间:2015年5月8-19日 (开幕时间:8日8:5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南山路218号)

  《书非书-王冬龄》作品展

  时间:2015年5月8日-6月1日

  地点: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延安路52-2号)

  绝对不能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

  专访执行策展人管怀宾

  在本次“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节开始之前,快报专访了活动执行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副院长管怀宾,请他聊聊书法艺术节的方方面面。

  快报(以下简称“”):本届书法艺术展的艺术家构成和展览方式相比前两届有什么变化?

  管怀宾(以下简称“”):在最初策划“书非书”这个展览时,书与非书这个命题,已经明确了书法跨界特征。

  今年的展览在以往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深化,在一个更加开放领域中扩大了规模,有二十几个国家的艺术家参与这次活动。不只是书法家,还有一些是从书法艺术外延到各种媒介的艺术家。

  问:这次展览中有哪些重量级作品?或者意料外的作品?

  管:由于展览本身是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对于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展览来说,展线与空间的容量各个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和要求,所以展览组委会在最初的邀请函上有一个相对的尺度要求,实际上也就是两三米展线。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比如徐冰先生,他参加过以往两届“书非书”展,今年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相,应该说很忙,但他仍然十分重视这个“书非书”展,拿出了作品。另外,这次将展出吴山专与英格合作的大型观念作品《物权》,这些都将成为这个展览的一些亮点。

  有一部分艺术家,像法国的柯乃柏,北大的朱青生,他们的作品都是我们非常期待的。5月5日-7日将展开全方位的布展。

  问:除了“书非书”的大型展览之外,还有一个书法家王冬龄的《书非书》个展?

  管:是的。王冬龄老师是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和“书非书”展的主要策展人,同时也是现代书法一个重要的艺术实践者。书非书的源起和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的设立,都是中国美院许江院长和王冬龄老师他们共同探讨所形成的一个学术平台。

  王冬龄老师最近一直推出他的“乱书”系列,这次个展是他首次在杭州展出这个系列的作品。“乱书”把我们原先有关书法书写的经验给搁置在一边,带来书法与抽象艺术、与现代艺术新的通道。

  这个展览还有一个内容是,王冬龄老师在人体摄影上面的一些书写,我把它理解成王冬龄老师对一个图像世界,一种大众文化,或者说一种视觉图像的批注。一方面,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排斥不了流行文化和视觉文化对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易轻易被哪个文化所影响。这种批注与王冬龄老师每天早晨临碑帖是并行的,一种是能量的集聚,一种是能量的释放。

  问:作为这次整个活动的执行策展人,您是否可以给观展的观众一些建议或者引导?

  管:我个人认为,对观众的参与不要设置过多的限制和引导,一定要那样或者这样去理解。说穿了,我们不能低估观众的热情与能力,我多次在媒体面前呼吁,我们不能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要想到艺术创造与观众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都在接触跨文化这个事实。

  其实,观众在相关领域都有各自的能力,包括对于书法的理解,对书法的见识,对书法所投入的关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并不亚于我们这些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