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时代 杭十中振兴皕年宗文品牌文化

13.05.2015  17:32





              2011年2月,杭州第十中学恢复初中办学职能,在经历了四年多转型、融合后,杭十中的初中办学已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而这一切,都归结于学校两百年来一直传承和发展的宗文品牌文化。 
              杭州第十中学的前身是杭州宗文义塾,历时皕(两百)余年,为浙江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学校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培养了一批首屈一指的大家,如戴望舒、吴晗、张天翼等,而这些大师的诞生,和当时优秀的教育有关系。传统文化是杭十中的根,也是杭十中发展的内涵所在。如今,杭十中已迈入教育新时代,如何将“皕年宗文”的品牌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诠释,来为当下的教育服务,成为杭十中新的使命。 
              再一次走进这所老牌名校,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她身上的历史感和青春气息。 
              【识宗文传统】 
              如何讲述“盘古开天地”?老师有妙招 
              重磅师资团队合力开课 全新定义国学课程 
              不久前,杭十中举行了中小衔接活动,赵海雅老师的《中国古代礼仪》人气很高,六年级的学生跟着赵老师学习古人的礼仪规范,例如见到家长应该如何行礼,见到老师又该如何问好,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则。 
              而类似的课程,在杭十中还有很多。去年下半年,杭十中尝试把“宗文”国学课程引入校园,成立了“宗文”国学馆,开设了2个专用教室,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充满古典韵味。学校开设了《中国古代神话新解》、《古文观止》、《古代人物传记》、《汉字的故事》、《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书画鉴赏》等课程作为选修,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开课的老师,都来自学校精英教师团队:校长孔晓玲和副校长孙碧云亲自带队,这两位省特分量十足,对课堂把握精准,对国学有独到的理解;团队中还有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市级荣誉获得者等多位骨干教师;值得一提的是,担任《中国古代礼仪》一课的赵海雅老师,是浙大古典文学硕士研究生,对国学文化有专业的研究。 
              国学听起来很高大上,学生到底喜不喜欢听?当我们都在提倡学国学的时候,到底什么样的课程更适合初中学生? 
              孔晓玲的《中国古代神话新解》就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一门课,通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从而引出各个民族创世纪神话的相同点以及中国的神和西方神的区别。“女娲用泥土捏出了一个小人,也给小人捏了五官和手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听到这里,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都放着光芒。“其实,一个个故事背后,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孔晓玲说,用故事的形式来引出各国的文化,学生更容易接受。 
              除了“宗文”国学课程,学校还开设了“明理”科学课程、“尚义”运动课程。科学专业化教室经历三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学生可以在这里上课、做实验、查资料、展示成果等。而8条剑道的击剑馆全新亮相,也给学生提供了更专业的平台,2014年,学校举办了“杭州市中学生阳光体育击剑锦标赛”,今年,学校还将开发一些传统武术的课程,相信,这里将走出一批又一批剑客。 
              【扬宗文精神】 
              每天跑1000米太苦了?就是要这个味 
              21天养成一个习惯 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每天中午的大课间,初一(7)班全班同学都会坚持跑1000米,起初,班上有些同学跟不上,跑了几百米就想放弃了,甚至大呼“太苦了”。可是班主任郑蕾坚持认为,体力不行可以慢慢练,但必须所有人都完成1000米。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如今,那些掉队的同学也一个一个追赶上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拿到了一颗颗五角星。 
              其实,不仅是一个班,整个初一年级都在坚持做两件事情——每天学习一个励志故事,每天跑步1000米。而这正是学校去年12月开始推出的“21天”好习惯促成长活动。 
              为什么要重视养成教育?校长孔晓玲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最欠缺的有七大习惯:做事制定计划的习惯、上课做笔记的习惯、作业书写端正的习惯、每天按时订正作业的习惯、先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安静高效自修的习惯、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等。因此,学校从去年12月开始在初一年级推出“21天”好习惯促成长活动,每个班级选择一个主题,每天坚持,直到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学生们最直接的感触是“”,然而,这正是孔晓玲和老师们所希望的——先苦后甜。“这不仅仅是养成一种习惯,更是对杭十中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并用一种新的方式渗透到当今的学习生活中。”孔晓玲说,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而这背后演绎的正是宗文精神的“质朴耐苦 诚实不欺”。 
              21天真的能养成一个习惯吗?郑蕾笑着摇摇头:“更重要的是后续的坚持和巩固。”其实,对于这个年纪的学生来说,自律能力本身就欠缺,“21天”好习惯促成长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和引领,中途难免有学生会想要放弃,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新拾起来,坚持一个又一个21天。 
              “21天”好习惯促成长活动实行了一段时间,郑蕾已经明显可以感觉到班上学生发生的变化,就拿自修课来说,教室里特别安静,以前三个小时才做完的作业,如今一小时就完成,注意力集中了,效率自然高。前几天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来校活动,当两个年级的学生一同站在郑蕾面前时,她感触颇深:孩子们真的长大了! 
              “坚持、自我控制、计划性、好奇心等非认知技能将成为未来孩子人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孔晓玲说,希望能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的习惯,这比学更多的知识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