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来说说!七堡的这座“杭州大厦”拆还是不拆

30.03.2017  13:07

城中村改造中文化记忆怎么保留 是个新课题

七堡百货商店大楼 记者 朱丹阳 摄

女人们最喜欢到这里买热水瓶、搪瓷缸

顺便扯块花布做新衣裳

七堡百货大楼,到底是留还是拆?

最近,七堡乃至彭埠很多人都在为这桩事费神。江干区文保中心、彭埠街道等部门也开过好几次会,并通过彭埠街道官微征求市民意见。

今年二月底,江干区在彭埠街道召开“四社联动”整体征收动员大会,宣布五堡、六堡、七堡、红五月四个钱塘江岸的沿江社区正式进入“城中村”改造征收阶段。

七堡百货大楼,是征收过程中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

相当于七堡的“杭州大厦

过年女人最喜欢到这里扯布做衣裳

七堡百货大楼,位于现在的大王庙路(以前的老杭海路一段)跟七堡中心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七堡老街的中心位置,大楼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有普通楼房的五六层高,营业面积约1000平方米。浅米色外观,正大门有五开间那么宽。

大楼正对着大王庙路一侧的外墙上,依稀看得见“七堡百货商店”字样和对应的拼音。

昨天上午,我站在七堡百货大楼前,发现这里比想象中要热闹多了,路边有卖菜的、卖鱼的、卖日用百货的、卖大饼油条的,俨然一个农村集市。

从百货大楼侧门进入,抬眼就是Y字形大长条转角楼梯,两侧用的是三四十年前常见的金属护栏和木质扶手。

再往里走走,还发现了一个用来运货的老式电梯,据说大楼建好时就有了。

彭埠街道文化站站长王云良是老彭埠人,他说七堡百货大楼是供销系统建的,建成时是周边最高的建筑。

当年卖的东西跟杭州城里商场一模一样,连笕桥南部的居民都要跑来买日用品,说它是七堡的‘杭州大厦’一点都不过分”,他说。

布匹、热水瓶、搪瓷缸、自行车、过年用的红纸、羽毛球、棉被……过年前几天最热闹,几乎家家女主人都会来扯布做新衣裳,大年初一,拿着压岁钱的伢儿喜欢去二楼买象棋、气球之类的玩具。

70后宋先生的外婆家就在大王庙路上,“我小学时经常去逛百货大楼,买鞭炮、小人书、零食,绝对是七堡地标!

一开始我们这里只有葵巷到临平的309路公交,中途到这里有一站,至少要等半小时才有一班车,七堡人进一次城来回至少要一天。”王云良说,交通不便,所以七堡百货大楼一直是周边居民购买高档日用品的首选地。

上世纪90年代,老杭海路改道,进城交通便利了,七堡人慢慢习惯进城里的商场买东西,七堡百货大楼才慢慢衰落。

贩卖私盐带动商事兴盛 七堡原称钱塘江边“小上海

七堡百货大楼的繁盛,跟七堡脱不开关系。你可能不知道,七堡在解放初曾被称为“小上海”。

王云良说,这里曾经是杭州水路、陆路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杭州的必经之地。

以前七堡设有“官渡”,即政府设立的轮船码头,想从钱塘江去外地的乘客都要从七堡码头上船;外地运货到杭州的三道桅大船经过七堡,船工和水手都要上岸到七堡老街买东西,休息几天。

七堡船埠多的时候就三道桅就有十几艘、小船几十艘,江边每日停靠的船一大片。”《七堡旧事》里这样写。

最早选择在七堡码头从事商事的,是钱塘江边的盐农。

早年间,沿江一带盐民较多,七堡地形复杂,贩卖私盐的盐民为了躲避政府抓捕,常选这里交易,再慢慢带动了其他鱼、药材、木材、棉花、蚕丝等物品交易,通过钱塘江运往外地。

七堡码头,由此繁华日盛。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五点,热闹不歇。

而从陆路上来说,当年杭州在老杭海路上设有一个进城的检查站,车辆停下来,车主就会在七堡找地方休息、花钱消费,很多货运车辆会把木材之类的货运到七堡来交易,久而久之七堡周边的商贸业就更加发达了,光是木材行就有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