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杜维明: 学做人,这是一个大话题
主讲人:杜维明
主持人:吴光 浙江儒学学会执行会长 时间:2014年11月10日上午9:30
地点:通雅轩国学馆(杭州文三西路67号)
2018年将在中国举行的世界哲学大会,最后定下的主题颇有意思:学做人(Learning to Be Human)。
且不提杜维明为代表的北大哲学系在申请这场大会时的种种波折——这一被称做哲学界“奥林匹克”的、有110年历史的哲学会议,中国的参与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曾有一个四人团体参加,其中包括冯友兰和金岳霖。但不必说是中国,世界哲学大会走进亚洲的节奏亦够缓慢:哲学的话语系统,长期以来一直为欧美垄断。
自由、平等、民主、法制、权利、个人的尊严……这些西方的普世价值,今天主导着这个世界。而在杜维明看来,21世纪,这些人类的共同价值要朝前走,必须有儒家价值的补充——自由之外要有正义;理性背后要有同情和慈悲;权利之外要有责任——正是“仁、义、礼、智、信”,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74岁的杜维明,以细节践行着儒者的精神。
或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例子,比如昨天上午9点30分的讲座,9点10分刚过,他已到达讲座现场。
同他讲课的场地比照,哈佛、达沃斯、北大,通雅讲堂显得非常民间,尤其在涌进百来听众之后。但正是这种民间的学术氛围,让他尤其赞许,一个小时的演讲,他选择了笔挺地站立姿态:他说,我是一个讲员。
现场提问环节被延长了半个小时。即便下午要赶飞机,但他示意:不必在意时间,有问题,请提。
他既不富,也不强,并且早亡 但为什么孔子最爱颜回?
杜维明说孔子的诸门生。
其中有军人,比如子路;有商人,比如子贡,还有赤贫,颜回。
而在他所有的弟子中,孔子最爱颜回。他甚至曾经对子贡说,你不如颜回,我也不如颜回。但是,从今天的角度看,颜回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影响力,而且早死。为什么孔子把颜回当做他最心爱的弟子?
有一条很重要的线索留下来:孔子曾说颜回“三月不违仁”——这是他最丰富的内在资源,是一种买不到,抢不来,也没有人能剥夺的东西。
一个“仁”字,正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谓的同情心。
为什么同情那么重要?
现在西方最担忧的,一是生态环境,地球照现在的走势还能存在多久;然后是核战的危险;再是金融风暴之后,剧烈的贫富差距,以及在通讯技术下越来越小的世界之间将引发的冲突,最极端的,还有恐怖主义。
我们今天有诸多担忧,担忧中国能不能现代化,能不能站起来,发出的声音大不打。所有的忧虑都集中在“富强”上——金钱和权力。这不止存在于中国,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情况。
为什么我对儒家精神在21世纪的发展有信心?因为儒家从开始就有一种公共性,公共理性——这种理性可以分享、可以辩伪、可以讨论——他不是宗教,但他有精神性:把这个世俗的世界转化成一个有道德有价值的世界。
如何复兴儒家传统? 从敬畏心开始,从幼稚园、从小学开始
杜维明提到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也是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曾经提到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体系下培养起来的年轻人,他们熟练地利用中国传统的和西方的两套游戏规则:你们要照顾我,要让我生活安定,但你不要干扰我,我是有权利的。他们只是希望整个社会都为他服务。
在21世纪,在中国,如何做人?
杜维明说:敬畏感。
今天的人,缺乏敬畏感,缺乏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物欲。
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幼稚园到小学,应该如何进行。我们有很好的政治教育,但没有比较全面的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对于发展将来的经济、政治、社会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天的教育,让很多年轻人都接受关爱地球的生态理念,而敬畏感,同样需要不断地去培养。
杜维明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琳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