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撕书,高考宣泄禁不如疏

01.06.2016  06:14

以往撕书在高考后,今年未考书已撕。这是发生在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高三学生楼前的一幕。伴着废旧试卷和书页的飘飘洒下,同学们齐声高喊“高考加油”。

  有人看着心疼,有人看着欢乐。而厦门教育部门,看着看着就操心起来了。教育局日前下发通知,认为个别高中学校组织学生以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考前压力,并上传视频,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求各普通高中严格规范管理,坚持正面引导,“杜绝简单地通过组织学生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压力”。

  作为告别“独木桥”的一种方式,撕书肯定不是最好的排遣方法。如果这种形式是由学校刻意组织、而非学生发乎内心的自然而为,确实有形式感大于仪式感的学步之嫌。从这个意义来说,厦门教育部门的这纸“禁令”,倒是具有督促学校改善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积极意义。

  但是从厦门教育局对于“撕书、吼楼等形式背离了学校育人的宗旨”、“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的判断、以及提供的“开展班团队、体育锻炼等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舒缓和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方案来看,这纸禁令的有效性同样值得怀疑。首先这么多年的教书育人,弄到学生毕业高考之际需要通过撕书、吼楼来宣泄压力的地步,教育部门反思的,应该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本身是不是出了问题。学生的撕书和吼楼,带给社会最多的是同情和理解,真正“不良影响”其实早就产生了,这便是面对应试教育的无奈、无情。

  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排遣,如果考生能有更加理性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心理压力,那么,撕书确实不是一个很雅的选项。但是,一部分网友将高考学生这个特殊对象撕书,一概视作不尊重知识、不尊重文化,这个纲上得就生硬了些。

  从善意的目光看,学生们撕的是书,其实撕去的是一段艰苦难捱的岁月。从同情的心理看,他们撕的又不是书,而是对这座横亘人生十多年的“独木桥”又爱、又痛、又畏的复杂情绪。今天,不论他们将以怎样的姿势穿过,甚至能不能冲过去,但是他们终于可以不再纠结了,终于可以直视面对了。就像一个士兵,他们轻装上阵,他们激越壮行,他们中哪怕还夹杂着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哪怕这番撕书和吼叫确实还有不雅,但是,他们总归是在告别中出发,是在洗礼中前行,所以,只要他们发自肺腑,只要他们由衷觉得轻松,那么,我们不妨尊重并包容他们的这一次青春狂放。

  真正的知识与文化,以及这些知识与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尊重人性、尊重规律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应试教育,有许多值得反思与改进之处。高三年级考生中的撕书、吼楼现象,虽然可以通过禁令的形式,将学生的情绪表面上压下去,但它终归是治表的行政方式。他们可以不撕书,但他们照样会在心底里撕去那团抑制天性与人性已久的阴霾。心理疏导的工作需要刷新方式,然而最需要刷新的,是应试教育这块积郁在学生心里的、挥之不去的病灶。应试教育的老路找到了出路,学生的情绪才能找到自我释放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