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小南海镇雅塘民族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畲寨

07.12.2015  20:45

2014年起,龙游县小南海镇雅塘民族村着手建设特色畲寨,通过近2年的建设,特色畲寨已初具规模,畲族特色得以体现、畲族文化得以彰显、畲族风情得以展现。       

一、加强环境整治,打造宜居畲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体的理念,不折不扣推进“五水共治”,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营造一个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人居环境。一是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生猪养殖是雅塘村的传统产业,几乎户户都建养猪栏,规模养殖场就有7户,每户存栏母猪1000多头,年出栏生猪15000余头。生猪小散养殖户由于缺乏有效处理养殖废弃物的设施,造成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不仅影响到村民的健康,同时也制约了雅塘村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雅塘村村两委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在“五水共治”期间,拆除猪圈2万多平方米,杜绝了生猪养殖污染。同时,开展“防源头、控反弹”行动,不断巩固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成果,突出复养反弹整治重点,加大检查力度,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如今,空气中没有了刺鼻的臭气,河水也清澈了许多,猪棚变成了菜棚、花棚,且发展步入正轨。二是借鉴“贺田模式”。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妇女代表(每户1名)到大街乡贺田村实地参观学习,同时启动“洁净家庭”和“美丽家庭”评选活动,激励广大妇女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将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工作机制写入村规民约,实施网格化管理,全村分为17个网格和投放点,每个投放点确定一名负责人和一名监督人,负责人由村两委担任,监督人主要由村里热心公益事业的妇女担任。定期检查和暗访相结合,每月进行评比,每户得分进行公示,形成人人爱卫生,户户都整洁的良好氛围。探索绿化管理机制,路边建花坛,种上植被,同时探索村与农户共同管理、共同收益的模式,房前屋后种植桂花、红豆杉,实现双赢。三是启动饮用水工程。雅塘村饮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经过检测,水中含有的矿物质等有害物质较多,长期饮用,对村民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村民强烈要求安装自来水,改善用水环境。雅塘村村两委积极和上级部门对接,争取到自来水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动工,预计明年年底前完工。因自然村较分散,总管道长达3200米,经投资估算,需耗资300万元。工程完工后,将覆盖全村526户,惠及人口1338人,彻底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享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二、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宜业畲寨。雅塘村立足实际,以产业化为引领,以现代化为方向,以特色化为优势,培育发展多品种蔬菜花果和来料加工产业。一是培育果蔬产业。2013年底,雅塘村紧紧抓住省里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契机,流转盘活300多亩土地,返租种植大户,种植杨梅100多亩、枇杷100多亩、蜜桔100多亩,均已挂果。2014年年初,在原有雅塘村茶科所300亩蔬菜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投资159万元,开展道路硬化、生产用房、蔬菜大棚、清洁塘的整治提升行动。目前,全村胡柚、柑橘、粮油、蔬菜都已形成集中连片规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3家,龙头企业1家。其中,绿泉蔬菜专业合作社集种植、销售、生产、加工、配送为一体,实行订单农业+蔬菜基地+农产品收售的经营方式,年销售总额超5000万元。随着业务量不断扩大,该合作社又新建科技推广楼和150立方米冷库,添置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化验设备和运输车辆等。初步统计,雅塘村至少有100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果蔬种植管理工作,人均月收入2000—3000元。对合作社内村民种植户,实行保底收购。二是培育来料加工产业。雅塘村来料加工产业以电子产品和家居饰品为主,现有来料加工经纪人4名,从事来料加工人员120余名。电子产品主要以天线附件加工为主,产品出口东南亚,从事人员50余人,因产品加工的难易程度,从事人员涵盖30—60岁的农村妇女,人均加工费可达50—80元/天。今年上半年,在衢州市民宗局的牵头下,雅塘村引进了民族手工饰品加工,加工带有畲族特色的钱包、茶杯垫、沙发垫等,由村妇女主任带头,组织手艺精巧的妇女进行学习、加工,等熟练加工后,以点带面,普及到家家户户,形成畲族特色产业。由于来料加工业加工技能要求不高、就业方式灵活,特别是就业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吸引了包括低收入农户在内的妇女、老人和部分残疾人的广泛参与,有效地增加了村民收入。

三、整合畲族元素,打造宜游畲寨。雅塘村区位优势突出,位于龙游县城北,紧临龙游石窟景区、高速、省道、县乡道相联,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融入丰富的畲族元素,发展大景区、城市周边游,做好旅游文章。一是做好村庄规划。建立“一心两区”的空间结构布局,“一心”是以龙丰线东侧大雁塘周边为中心,“二区”是以龙丰线为界的老区和新区。老村内保留一定量的江南特色古建筑和历年古樟树,新增住宅要按仿古建筑设计建造。新区规划将山、水、房融为一体,建设用地为2.09公顷,可安置65户180人左右。新区内新建住宅以畲族民居建筑风格为主题,建筑运用青瓦重檐、毛石基地、彩带,畲字窗等元素。在新区入口处规划村集体办公场所,将老年活动室、村卫生室、村便民服务中心纳入统一规划,建造一个综合性办公服务场所。二是建设景观节点。建成占地面积约30亩的民族文化广场,包括露天舞台、文化长廊、文化讲堂等板块。露天舞台面积1000㎡,以树龄400多年的古樟树为背景,古樟树根深叶茂、枝桠交错,成为舞台的天然幕布,使舞台和自然融为一体。文化长廊用仿古木制成,有200多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了畲族的起源、传说、婚嫁风俗等。绘制文化墙,在村主要道路两旁绘制以“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文化墙,形成浓郁的民族氛围。对村口的大雁塘进行清淤排污,周边进行绿化,设计亲水平台,在四周古樟树的映衬下,展现出优美的江南水乡风韵。依托“根绿”根雕馆,汇集一批文人雅士,对雅塘村的山水人文资源进行宣传。三是组建文化队伍。成立畲族歌舞表演队,由村中16位能歌善舞的妇女组成,对畲族传统歌舞曲目进行挖掘整理,定期进行排练,固定表演节目,如:山歌对唱、采茶舞、竹竿舞、舂黄粿等,表演曲目在县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成立畲语教学队伍,由8位精通畲语的村民组成,利用农闲、学生假期等时间,教授孩童学习畲语,着力培养下一代畲族文化接班人。成立畲族手工艺品制作队伍,由5位精于手工艺的村民组成,研究畲族服装、编制、刺绣等,并做好传扬,使传统的老手艺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