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特稿】浙江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

10.03.2016  16:58

义乌青岩刘村,曾被李克强总理赞为“中国网店第一村”,2015年线上交易额约40亿元。

   浙江在线北京3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编辑/胡芸) “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铿锵有力地提出了脱贫工作目标。去年年底,浙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扶贫成绩单:全面消除家庭居民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成为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区域发展并不平衡。多年来,浙江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县的省份;2002年,又在全国率先消除贫困乡镇;2012年,浙江新确立的省级扶贫标准,比国家标准高出一倍;2015年年初,浙江给26个欠发达县“摘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的要求,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浙江下定决心,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

   精准:产业扶贫助力

  “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

  “以前因为路不通,这些高山蔬菜根本就运不出去,现在通过农村合作社牵线搭桥,一斤高山蔬菜最起码可以卖到5块的价格。”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高兴地说。

  今年两会,他特地从家乡带来了几样让农民脱贫的宝贝——高山蔬菜、高山茶叶。“我们以农村合作社为抓手,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像桑蚕、茶叶、莲子、山茶油,这些原来卖不出去的大山农产品,现在都走上了城市人的餐桌。”俞学文介绍,青坑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提升到10000元左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致富,还得靠产业。

  在衢州开化县,当地因地制宜扶持了一批以茶叶、蚕桑、毛竹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在扶贫重点村中扶持了80个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在台州仙居县淡竹乡下齐村,当地大力发展蜜桃种植,现在,全村蜜桃产业的收入达到240万元,每亩效益达到6000元左右。

  “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整合资源,提高增收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浙江省已经摸索出一系列精准扶贫的组合拳。下一步,还要加快来料加工、农家乐等新型业态,让农民真正参与进来。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  

   创新:“互联网+”为扶贫注入新元素

  “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

  ——《政府工作报告

  在扶贫攻坚中,浙江创造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扶贫经验,发展农村电商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赚钱很困难,做得累死,一年收入最多也只有一万多元。”遂昌县柘岱口乡村民叶松旺说。2011年,叶松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触网”开起了淘宝店。通过网络销往了全国各地的吊瓜子、花生、土猪肉……无一不是正宗的山里土货。现在他全职在家做电商,一年收入就有四五万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农民开始分享“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义乌青岩刘村,曾被李克强总理赞为“中国网店第一村”,创业者有近15000名,刚刚过去的2015年,青岩刘村线上交易额约40亿元;丽水遂昌目前已有2000多家网店,其中网店协会会员1600多家;阿里公布的201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衢州龙游农村淘宝合伙人收入位列全省第一。

  截至2015年10月,浙江全省7800个农村电商服务点如星火燎原,25个农业特色馆和250个淘宝村也异军突起,如今60%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巡视员、教授吴鸿建议,加大农村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将电脑纳入“家电下乡”补贴目录,同时将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纳入万民农民素质工程,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推动“电商换市”

  “‘互联网+’助推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实现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进器’。”吴鸿说。

    联动:变“输血”为“造血”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政府工作报告

  “十二五”时期,浙江共完成农民异地搬迁7.91万户、26.36万人。目前,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全国最高,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全国最高,农民收入水平全国最高,农民群体内部收入差距全国最小。

  去年年初,浙江一次性摘掉了26个县的“欠发达”帽子。

  通过改革创新,贫困地区一度沉睡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依靠内生动力,山水资源的生态优势正变作金山银山。“我们这个地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来带动一产,一产再连接这些低收入农户。”全国人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伶俐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丽水不但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也是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一张张旅游新名片,为景宁旅游写下新的注脚。

全国人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伶俐

  除此以外,浙江全省组织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发达县镇等与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并动员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等力量参与扶贫,也构建起了全社会合力扶贫的大格局。

  2015年12月,浙大一院就与景宁县签订了“精准帮扶”工作合作,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全力支持帮扶景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让畲乡百姓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的优质医疗资源。

  自2013年县人民医院成为浙大一院的民族分院起,景宁县域内就诊率从2013年的56%提高到2015年6月的62%,满意度从原来的92%提升到95.6%。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建立健全“消除4600”成果巩固机制,在确保贫困现象不反复的同时,把重心转到帮扶低收入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和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上。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