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跨界的职高毕业生就业最吃香

18.03.2015  14:06
              本学期一开学,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新生就获得了一份大“福利”:第一学期结束后,可以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先前,要转学可没那么容易:至少要降级重读一年。 
              “福利”得益于浙江省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推行。在浙江省首批公布的34所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名单中,杭州有6所学校名列其中: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下简称“中策职校”)、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杭州市服装职业高级中学、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富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和杭州技师学院。 
              其中,中策职校的“专业集群、跨界融通”思路让人眼前一亮。 
              转专业没那么麻烦了 大类招生向大学看齐
              课改中,中策职校进行了大手笔“操盘”,对九大专业进行结构性重组,构建出三大专业集群:工程运维集群(电气运行与控制、环境监测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餐饮服务集群(酒店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西餐烹饪)、现代商务集群(商务英语、会计、音乐)。 
                改革给学生带来了哪些选择权? 
                中策职校副校长包红说,学校给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多了,学生经过高一第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出在集群内转专业申请;高二第一学期,学生围绕直接就业或升学再完成申请。 
                这样一来,转专业方便多了,也不用担心专业学习跟不上。因为,集群内三大专业在第一学期均不开设核心课程,而通识教育课程。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不仅要学《走进计算机技术》,还要学《走进电气技术》《走进环境监测技术》等课程。 
                说白了,跟大学的大类招生相似,先按大类招生,统一培养一学期后再敲定专业。“这样才能更细致的了解其他专业内容,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选择更适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专业。” 
                企业招工越来越“” 未来一体化人才最吃香 
                高一新生,懂得怎样选择吗?这一点学校考虑到了。中策职校建立了学生职业生涯导师团队,负责对学生做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错路。 
                电子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师童立立认为,专业集群融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并没有太大冲击。因为工程运维集群领域知识是相通的,教学上更易融合。此外,学校还设立了企业体验项目融入课程,让学生熟悉就业。目前,有联想3C、科技馆和中力叉车三大体验项目。科技馆项目负责人万亮斌介绍,科技馆创造了一个有趣的体验互动式学习场景,馆内有五大主题展区,涵盖专业发展史、智能家居、虚拟现实互动、未来科技生活等。 
                实际上,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专业集群,还有一股强大力量在无形中推动——市场需求。 
                中策职校校长高志刚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明确提出需要交叉融合型人才。比如一家IT企业,要拓展ATM自动取款机售后运营业务,招来的员工需要懂计算机和电子软件。 
                再比如,某工业设计园区的一家酒店,入住顾客如果喜欢上了房间里的沙发、床等,可以直接买回家,售货员就是刚刚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的服务员,这位服务员口才好,通晓沙发、床、台灯等产品的优缺点,帮客人办好商品交易及售后服务等。 
                “懂设计、能服务、知营销,这类一体化人才很受市场青睐,这也是未来企业人才需求的趋势。我们课改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专业调适和跨界融通一并考虑,为学生提供未来就业、创业时的非对称性竞争优势。”高志刚说。 

                对话实录 
                技能是中职毕业生的“亮剑”       
                就社会关心的问题,记者专访了中策职校校长高志刚。 
                ●入学后再转专业,会给学校管理带来负担吗? 
                高:这一改革,确实会给学校工作带来不少影响。比如,部分核心课程要压缩,同样是72节课,原本的6个学期要压缩到5个学期;增设了体验课程,原有的选修课等也要随之调整。另外,按规定需要开设多样化专业选修课,师资配备也是一个大难题,除了招募新教师,还要让现有教师提升技能,培养“一岗多才”的师资。 
              ●可以转专业的学生比例如何控制? 
                高:比例没有明确规定,但不能超出45人的班额,学校会视实际操作情况而定。 
              ●您对目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困惑吗? 
                高:这么多年下来,关于中职人才培养,我确实有不少困惑。现在,多数中职学生向往升学,而非就业。中职学生就业期待高,职业素养相对不高,有的学生也吃不起苦。举例说,电梯维修工,这份技能与医生一样,是不断维修各种各样电梯,并从中获得技能。也许原来的薪水是700到800元,但几年后薪水可以到达7000元。很多学生熬过头3年后,往往选择进物业公司工作,薪水略高,有4000多元,但却停止了技能的开拓和提升,非常可惜。 
                ●未来,中职人才培养方向是什么? 
                高:中职人才培养应该是“人尽其才”,培养越来越多拥有一流技能的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而不是强调文凭,正如烹饪大师是从炒菜中累积经验,而不是靠文凭获得的一样。当然,像机械、数控、编程等专业,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