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近日,国务院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阐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意图。日前,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要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更加突出基层实践和创新、更加突出抓改革措施落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几个特别突出的亮点,需要加以关注。
一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趋势性变化,强调要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进行战略谋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但同时,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放胆发展生产力,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谋划“十三五”和未来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是说,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所有亮点中的最大的亮点。
三是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主线,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放在主要目标的第一位,发展主线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他发展目标还有,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纲要》强调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在看,今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紧迫任务。
四是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强调在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短板上多用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就是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大道理要实现,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到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还有不少短板,《纲要》突出的是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我们在冲刺阶段,必须打起精气神,真抓实干,以出色的业绩回报人民的信任,捍卫党和政府的形象。
五是高度重视和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纲要》着眼于国际竞争的紧迫性,充分考虑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为了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提出要启动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这凸显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战略安排,希望在战略必争领域彻底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六是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纲要》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致力于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比如如何搞好“一带一路”、如何搞好自贸区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这实在是篇开创未来的大文章。不仅如此,还提到了参加国际网络规则、国际深海规则、国际极地规则、国际空天规则等的制定,看得很远、想得很细,表明了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开展更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交流,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国人民发展的成果。
作者:张占斌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