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传统村落保护到底应该怎么做
浙江有多少个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中,还有几栋古民宅、几口古井?
10月24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阶段成果发布暨专家咨询会议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会上发布阶段成果,对我省历史文化村落物质文明遗存做了一次摸底调查。
传统村落保护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村落亟待保护已形成共识。在拆建与保护、价值传承与居所改善等一对对矛盾中,未来传统村落保护到底应该怎么做?
古村古民宅,现状如何
不久前,浙江第三批35个传统村落跻身2015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古村落。至此,全省共有108个传统村落确定将获3.24亿元中央财政支持。
从全国范围看,浙江是古村落保有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这些村落或古韵悠远,或景观独特,折射出浙江丰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然而,伴随热潮涌动的城镇化运动,曾经美丽的村落归于寂静、渐渐隐去,乃至改变了容貌。
此次行动在省农办认定的1123个历史文化村落的基础上,对省内的1149个古村落进行了信息采集。在这1149个古村落中,共有文保单位4357处,其中,国家级文保375处。
调查显示,我省的古村落里现如今依旧存有不少“瑰宝”。行动计划研究团队遍访全省发现,我省共有古民宅、古祠堂、古戏台、古牌坊等14个种类的古建筑3.3万多处。其中最多的是古民宅,共有21578处,古祠堂也有1624座,另有古城墙91处、古塔69处、古井泉2627处。
不过,研究团队也发现,这些村落中,宋代以前的古民宅已经没有保存,仅有16个村落还存有宋代民宅。此外,在统计的1149个村落中,古民宅也仅分布在828个村落中。因此,我省保护古民宅的形势依然较紧迫。
据悉,浙江“《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农办根据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关于“挖掘传承好古村落古民居背后‘故事’”的工作部署,与浙江农林大学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实施的文化项目,通过寻访的形式,最终以丛书、影像、展馆、基地的形式展现我省保护古村落中的探索和成果。
“活着”保护,如何破解
古村落究竟应该如何保护,能否开发利用?在24日举行的会议上,来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为行动计划出谋划策,各路专家还为我省的古村落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产业开发,未必会导致文化消失。“保护,不是说越不去动它就越好。”宋洪远说,如果不利用,收集了那么多历史村落资料也就没有用了,合理发展产业,反而能够更好地支撑文化的发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兴泉则认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要注意点和面的关系。赵兴泉认为,古村落里的古桥、寺庙都是点,需要更注重保护,但是对于村落这样一个面,则需要从利用点的角度上考虑保护。如今,很多古村在开发利用上,注入了一些现代元素。赵兴泉认为,古村要活起来,不可能没有现代元素,“但是如果注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还是古村落吗?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浙江省农办原副主任、研究员余振波则建议,在挖掘浙江古村落的故事时,一定要挖掘出浙江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绿水青山浙江有,其他地方也有,最重要是人文、故事。”余振波说,“民风民俗,其他地方没有的,我们要着重挖掘。”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