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非遗与大学深度拥抱

05.08.2016  09:36

  近期,一则微博互动话题“咱的非遗去哪了”广受关注。今年,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以非遗为特别命题,鼓励参赛者用手机记录生活中的非遗。从这些事例中,我们能欣喜地感受到青年学生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非遗与大学的深度融合已迎来宝贵的机遇。

  一边是激情似火、创意无限的青春,一边是历史久远、积淀醇厚的文化,大学生与非遗的碰撞能够诞生最绚丽的火花。但更为关键的是,非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精湛技艺,有助于大学生构建丰满的精神世界。

  可喜的是,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非遗与大学的交集越来越多。有的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就近开展非遗调查、档案整理、数字录入等工作;有的大学将非遗融入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回家乡进行非遗采风,拜师学艺,形成毕业创作。这些大学在实践中不断走出一条适合非遗传承和学生成长的道路。

  但毋庸讳言,目前的教育状况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多差距,教材、教师及相关教育理念的缺失阻碍了大学非遗教育的发展,当下急需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非遗教育体系。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慢慢摸索。我们期待大学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一环,能够与整个非遗保护工作相连接,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