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门外坤年里

23.12.2014  13:58

三月,天气一天一天热起来了,老人纷纷脱掉厚衣服,换上轻便的羊毛衫。这位大伯在两位大妈面前显摆说:“这是昨晚在望江门夜市上买来的,原价三百多,现在只要一百多一点,老板说是纯羊毛的。”大妈们摸了半天说:“这不会是纯羊毛的,如果纯羊毛不会这么便宜的,被骗了……”大伯一脸的不高兴。

八月正是杭州台风最多的季节,有些时候会下暴雨,小巷里到处都会有积水,破旧的平房会漏雨。

农历七月底是地藏王菩萨生日。那天,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上一顿团圆饭,那是一种享受。小女孩最喜欢喝一口外公的啤酒,而且尤其喜欢“吹喇叭”式地喝。

中秋佳节子女们都回家与父母团聚,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只有小狗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2014年,快拍小友阿元一直在拍望江门外一条叫坤年里的巷子。坤年里的生活影像,有没有点熟悉的味道?

坤年里是个小巷子,具体地址是在望江路紫阳街道望江门外直街附近错综复杂的老街巷中的一条。快拍小友阿元,在这条巷子以及它周边的街巷拍了一整年,“每个月总要去个四五趟,放不下”。

事实上,从隐约听说望江门地区要拆迁开始,阿元关注拍摄望江门的居民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阿元是个拙于言说的摄影师,他对坤年里的每个居民都如数家珍,他熟知他们的面孔,熟知他们住在哪个屋檐下,却又叫不出他们的姓名。

许多故事,既然说不出来,就用眼睛来瞧。

过年的时候,年廿六,坤年里的老杭州人要祭拜祖先,烧一桌好菜,点上香烛。一年过去,阿元最近一次去坤年里,听说那家人已经搬走了。

这一年搬走的人太多了,走在街巷里,说着杭州本地话的只剩下一些老先生、老太太。弄堂里的幼儿园,4点多家长接孩子们放学,满耳听见的都是普通话,口音听着不少是北方的。阿元说,根据他的计算,现在坤年里那一块,外地人占到了70%。

在阿元的片子里,我们嗅到了浓浓的杭州市井味,邻里相亲,孩童嬉戏,阡陌相闻。那么温情,我们决定也去找找这个坤年里。

坤年里确实不好找。穿过望江门外直街长长百米的露天菜场,从这头问到那头,问路时,三个人里只有一个能知道坤年里的具体位置,指路指得也很模糊:到卖蛋糕的店转弯,看到杂货店再转弯,进到里面再问路……

足足问了三位老太太,找到坤年里的门牌,入目是与周围相差无几的低矮住房,家家门口有盥洗池,有烧柴烧煤饼的煤炉。事实上,这里陋而不脏,干净的巷子,转角处随意栽种的花花草草,错杂的电线杆上,挂满为过冬过年晾晒的腌肉酱鸭。

邻居们站在水池边择菜聊天,杭普与东北话的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小小一圈百多米的巷子,住着近百户人家。

离坤年里不远,海潮路的东半边,房子已经拆迁一半了。路口附近有大大的房产广告牌挡住拆迁的烟尘。

走的时候,见到一群老住户围着位86岁的阿婆,阿婆跌了一跤,血压又高,围上来十多位邻居,七嘴八舌地要帮她叫120,帮她量血压,关切得如同家人,不过这些邻居们的年纪也都很大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朱淑萍 摄影 快拍小友 阿元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