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引领发展 优势产业需做大做强--“十二五”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分析之七

06.05.2015  18:14

     

  “十二五”期间,浙江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强动力 

   1. 规模快速扩大。 十二五”以来,浙江服务业稳步增长,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为1.9万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其规模是2010年的1.5倍,“十二五”前四年年均增长9.1%,高于GDP增速,继续保持了增速连续多年超过第二产业及GDP增速这一发展态势,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1%。“十二五”期间,服务业为我省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健康稳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 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9%,比2010年提高4.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0.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是多年以来我省坚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浙江经济从第二产业为主导的旧态势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态势转变。 

   3. 服务业发展后劲增强。 十二五”以来,服务业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服务业投资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都稳居鳌头,为我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4年,浙江服务业投资为1.5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18.8%,不考虑价格因素,是2010年的2.3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5.2%,比第二产业高31.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与“十一五”时期相比,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多次调整,房地产泡沫逐渐挤出,我省房地产行业更加成熟,房地产投资更加稳健,2014年,房地产投资7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4. 新兴服务业行业发展迅速。 十二五”以来,浙江服务业发展呈现传统服务业比重逐步降低、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14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127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6%,比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9482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4.7%,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 

   5. 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愈加明显。 集聚发展是当今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为新载体的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浙江已成立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比2010年增加60家,形成了商贸综合体、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等九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功能性区块。2014年,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吸收入园单位共计10.6万家,从业人员64.7万人,实现营业收入6372亿元,营业利润426亿元,上缴税收150亿元,各项指标比2010年都有极大的增长。 

   6. 服务业对财政增收贡献进一步加大。 服务业在带来经济发展,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还为我省财政提供了坚实的税基。2014年,服务业上缴税收4547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左右,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3.7%,比2010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 

  二、浙江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和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1. 浙江服务业的战略部署还不够明确。 近几年来,浙江出台了多个服务业发展文件,对服务业及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做了相关部署和规划,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在这些文件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和明确,服务业没有被提高到与之规模、作用相匹配的高度上来。另外,服务业行业门类多、区别大,有必要加以取舍,确定重点发展行业,争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具体政策要兼顾宏观层面和实际操作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增强可执行性。 

   2. 浙江服务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及某些不知缘由的缺乏安全感的影响,浙江服务业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引入受限较多,无法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这点在金融、传媒等产业尤其严重。市场不透明,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固步自封,产品和服务更新换代慢,产品质量难以提升,服务态度缺乏人性化;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垄断利益集团,垄断利益体会寻求进一步的垄断地位,加大了市场的不透明。最终,大众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大量的消费需求被转向国外商品。 

   3. 浙江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浙江服务业的优势行业并不突出,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少有服务业行业中心形成,服务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具体来说,浙江的金融、信息、旅游等产业都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但与周边省市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没有哪个产业成为全国范围内这一行业发展的范本,成为其他地区竞相模仿的目标,浙江服务业缺乏绝对优势,核心竞争力仍有待加强。 

  三、摒弃突破固有思维,做大做强中心产业 

   1. 进一步解放观念,强化服务业引领浙江经济发展职能。 服务业的产品大部分是无形的服务,不是有形的商品,这是服务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最大区别。这种特征的存在,以及制造业兴国兴邦等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服务业在很多时候仍被忽视。现阶段,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契机,大力宣传服务强省、服务兴省等理念,使服务业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让有条件的各级政府将服务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鼓励企业家及个人参与到服务业建设的大潮中来,最终确立服务业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职能。 

   2. 对服务业进行进一步划分,确立不同的发展方向。 现阶段服务业的界定是在排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其他所有行业的集合。服务业行业门类众多,各行业之间的差别很大,职能、运行特征等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行业主要承担经济职能,还有一些行业主要承担社会公益、社会发展等职责,不同行业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有很大的区别甚至完全不同。有必要对服务业进行进一步划分,根据职责、运行特征的不同,将服务业进一步细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要有所不同,以更好地推进浙江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3. 以信息产业为中心,重点发展浙江优势产业。 信息及相关产业是浙江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十二五”期间,浙江信息类产业发展极为迅速,信息类产业的诸多指标,如增速、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信息类企业的经营效率等表现都非常优异,许多都位居服务业各行业前列,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商务产业在浙江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已成为浙江极具特色的产业名片。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及相关产业的关注力度,进一步为信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松绑和环境支撑等有利因素,将其打造成为浙江服务业的中心产业、支柱产业。 

     

                                                                                            (省地方统计调查局三产处  徐文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