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村社干部有了“全岗通”服务标准 走进“网格” 服务上门

23.08.2018  10:36

  “有了轮椅我行动方便多了,多谢小葛!”近日,海宁市马桥街道利众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葛贤龙在村第五网格中走访农户时,村民吴毛毛特地向他道谢。前不久,葛贤龙走访时得知肢体三级残疾的吴毛毛想申请一个轮椅,他立即把事项转交给负责残疾人条线的同事,并最终将申请下来的轮椅送到吴毛毛家中。

  每天轮流安排两名村(社区)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前台值班,打破条线壁垒全科受理村(社区)所有办事事项,其他干部则“沉”进网格,走家入户搜集群众的实际问题。海宁推行的“全岗通”新机制,不仅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走访群众,也让他们成为“一岗多能、全岗都通”的办事能手。

  今年8月,海宁市正式发布《村(社区)全岗通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这意味着全市221个村(社区)推行“全岗通”有了更全面、标准化、可操作的“指南”。

  马桥街道桐溪社区是最早开始探索“全岗通”机制的社区之一。日前,记者走进桐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只见两名轮值的社区干部坐在一楼前台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而绕到前台的墙后,是一排围成半圆形的办公桌,每个工位都是空的。

  “过去社保、计生、妇女、民政、综治等事务各设一个窗口,10多名工作人员等群众来办事,社区也出现了‘机关化’倾向,如今工作人员从坐班中解放出来,主动走进网格,敲开每家每户的门。”桐溪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文瑜告诉记者,由于在群众家门口解决的事情多了,服务中心的咨询类事项减少了五成以上。

  记者看到,桐溪社区总结的7项服务制度写进了新发布的标准。以工作流转制为例,前台综合受理的事项,不能当场处理办结的,通过转交业务条线或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分流、交办、督办、反馈,形成“事件信息闭环处置”。此外,通过兜底负责制,村(社区)“全岗通”工作人员作为网格长,兜底负责责任网格内信息采集、情况处置、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等,全过程做好联络协调、统筹推进、办理解决,让居民找得到人,办得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