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浙江工业亏损企业情况简析
1-4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基本平稳,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8385和9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4%和5.6%,增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0.8和0.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从相关指标分析,利润增幅虽略有下降,但亏损企业数减少、亏损面收窄,亏损额增幅回落、亏损率下降。
一、亏损状况有所好转
1. 亏损企业减少,亏损面收窄。 1-4月,398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9041家,比一季度减少1131家。企业亏损面为22.7%,比一季度收窄2.9个百分点。38个行业大类中,除煤炭开采和烟草两个行业外,其余36个行业均有亏损企业,其中亏损面较高的服装(30.7%)、交通运输设备(30.6%)、通信设备(26.4%)、电气机械(26.2%)和家具制造(26%)等行业亏损面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3、4.1、3.4、3.8和2.7个百分点。
2. 亏损额同比少增,增幅回落。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167亿元,比一季度增加19.4亿元,同比少增1.8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11.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亏损额增幅较高的石油(92.4%)、酒饮料(86.9%)、交通运输设备(47.4%)、仪器仪表(49.2%)和电气机械(26.1%)等行业亏损额增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76.2、82.7、5、1.2和7.8个百分点。
3. 减亏力度加大,亏损率下降。 1-4月,亏损企业中,亏损额比一季度减少的企业有3030家,其中减少1000万元以上、100-1000万元、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分别有14、174和2842家,亏损额分别为4.1、10.6和16.7亿元,分别比一季度减少3.1、4.2和4.5亿元。亏损额减少,降低了亏损率。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率为14.8%,比一季度下降3.9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 浙江亏损面高于全国。 1-4月,浙江工业亏损额占全国的5%,仅次于江苏、广东、山西、山东、辽宁和河北,在全国排名第七。亏损面22.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亏损率14.8%,虽低于全国16.2%的平均水平,但高于广东(12.8%)、上海(12.6%)、江苏(9.6%)和山东(7.1%)等沿海地区。
表1 1-4月全国及沿海地区工业企业亏损情况
| 亏损额(亿元) | 占全国比重(%) | 亏损面(%) | 亏损率(%) |
全国 | 3354 | - | 18.2 | 16.2 |
浙江 | 167 | 5 | 22.7 | 14.8 |
上海 | 122 | 3.6 | 34.7 | 12.6 |
江苏 | 280 | 8.3 | 19.3 | 9.6 |
山东 | 190 | 5.7 | 8.8 | 7.1 |
广东 | 243 | 7.2 | 23.6 | 12.8 |
2. 部分企业亏损较快增长,个别企业亏损额较大。 1-4月,亏损企业中,由盈转亏的有3589家,亏损额43.2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的有2936家,其中增长100%以上、50-100%、0-50%的分别有1649、464和 823家,亏损额分别为49.7、15.7和23亿元,分别增长 4倍、76%和22.6%。就亏损额来看,亏损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8772家,占亏损企业总数的97%,但亏损额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的53.1%;亏损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仅占亏损企业总数的3%,而亏损额占比却高达46.9%。其中,亏损额超亿元的有12家,亏损额2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4%。
表2 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分布情况
亏损分布区间 | 亏损企业数(家) | 占亏损企业总数比重(%) | 亏损额 (亿元) | 占规上工业亏损额的比重(%) |
亏损企业合计 | 9041 | - | 167 | - |
1000万元以下 | 8772 | 97 | 88.7 | 53.1 |
1000-5000万元 | 236 | 2.6 | 43.7 | 26.1 |
5000万元-1亿元 | 21 | 0.2 | 14 | 8.4 |
1亿元以上 | 12 | 0.1 | 20.7 | 12.4 |
3. 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亏损额增长较快。 1-4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亏损额分别为70.7和6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9%和30.4%,增幅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18.1和18.6个百分点,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增长10.9和10.2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亏损额50亿元,增长9.6%,增幅远低于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20.3和20.8个点;消费品制造业亏损额40.2亿元,下降2.7%。从亏损率来看,依次为装备制造业(17.1%)、高新技术产业(13.5%)、消费品制造业(12.8%)和高耗能行业(11.3%)。
4. 内资企业亏损程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 1-4月,内资工业企业亏损额11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的66.7%;同比增长24%,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2.2个百分点;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21.1%和13.9%。与去年同期相比,内资工业企业利润增幅(2.9%)回落11.5个百分点,亏损额增幅大幅提高20.3个百分点。在内资工业增长疲软的背景下,外资成为工业效益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1-4月,外资工业企业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12.8%和11.2%,增幅分别高出内资企业9.9和2.6个百分点;亏损额55.6亿元,下降6.7%。
三、致亏因素较多,扭亏任务依然艰巨
亏损面的高低与行业结构密切相关,浙江传统行业占比高,处于盈亏点左右的企业多,亏损额不大,但年初的亏损面相对较高。而产业链相对低端,受市场需求影响也大。
1. 外部需求低迷。 1-4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再现负增长,出口交货值同比增幅由去年全年的5.2%、今年一季度的1.6%下滑为1-4的-0.2%。由于外需乏力,有产品出口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2%,低于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亏损额67.7亿元,增长2.1倍。
2. 销售增长乏力。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影响,工业销售增长乏力。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个月处于下降区间。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由去年的4.3%持续回落至今年一季度的1.2%和1-4月的0.4%。产销率为96.6%,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产品销售不畅,使得企业盈利源头受限,利润持续增长受到制约。
3. 企业综合经营成本较高。 1-4月,亏损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三项费用分别为92.8元和13.7 元,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多8.2元和4.5元。此外,较快增长的税收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利润有明显挤出效应。1-4月,亏损企业税金和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分别增长43.9%和19%,增幅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29.9和9.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43.2和14.9个百分点。
4. 企业资金依然偏紧。 一是面对经济放缓、坏账攀升,金融机构放贷更加严格,企业贷款难。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仅增长0.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个百分点。二是两项资金增长较快,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矛盾。4月末,亏损企业产成品存货和应收账款分别增长10%和15.4%,增幅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6.1和6.8个百分点,比主营业务收入分别高6.9和1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产成品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35.8天和90.8天,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1天和4天,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多11.6天和30.8天。
5. 生产能力利用不足。 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一般在75%左右,低于欧美国家一般认为的79%至83%产需合理配比区间。生产能力不足使得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沉淀于生产领域,不但不产生效益,还会产生直接损耗和无形损耗的损失,造成资产的巨大浪费。其主要原因是部分行业前期投入过大,造成产能过剩。1-4月,水泥、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亏损额分别增长4.4倍、81.7%和62.5%,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8.8%、71.4%和66.7%,均低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工业处 赵蓓蓓)